够运筹帷幄的将领。
赤壁之战后,吕蒙因战功卓着,被孙权委以重任,镇守寻阳,抵御荆州的关羽。此时的吕蒙,虽有勇有谋,却因出身寒门,未曾读过多少书,处理政务、起草文书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与诸儒将议事时,也常因典故不明而陷入尴尬。
一日,孙权召吕蒙、蒋钦二人入宫,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孙权放下酒杯,对二人道:“卿等如今身居要职,掌管军务,不可不读书学习啊。”吕蒙闻言,连忙起身推辞:“臣军中事务繁忙,每日操练士卒、巡查防务,实在没有时间读书。”蒋钦也在一旁附和,称军中诸事繁杂,无暇求学。
孙权闻言,并未动怒,反而耐心道:“孤难道是要卿等钻研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孤只是希望卿等能广泛涉猎史书,了解前代的成败得失,从中汲取经验。卿等说事务繁忙,难道比孤还忙?孤年少时,曾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唯独没读过《周易》。继位以来,孤又研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以及各家兵法,深感读书大有裨益。”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吕蒙身上,道:“子明,你天性聪慧,若能静心读书,必能有更大的成就。昔日汉光武帝刘秀,在戎马倥偬之际,仍手不释卷;曹操也常说自己老而好学。卿等为何不能效仿他们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心中震动。他想起自己处理政务时的窘迫,想起与鲁肃议事时的茫然,终于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当即跪地叩首:“主公教诲,臣茅塞顿开。臣愿从今日起,潜心读书,不负主公期望。”孙权见他醒悟,大喜,亲自扶起他,又赏赐了他许多书籍,包括《孙子兵法》《左传》《史记》等。
回到寻阳后,吕蒙立即着手安排读书之事。他在军帐中设立书案,将孙权赏赐的书籍一一陈列,又请了一位饱学之士为自己讲解疑难。每日清晨,天还未亮,吕蒙便已起身,在帐中点燃油灯,开始诵读《左传》。
起初,吕蒙读书十分吃力,许多字不认识,典故也不理解,常常读了半天仍不知所云。他并不气馁,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记下来,待先生前来时请教;遇到不懂的典故,便反复研读上下文,结合史书背景加以揣摩。有时读到精彩之处,如《左传》中城濮之战的谋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便忍不住拍案叫好,与先生探讨其中的用兵之道。
夜晚,军营中士卒都已睡去,吕蒙的军帐却仍亮着灯。他常常读书至深夜,实在困倦了,便用冷水洗脸提神,继续研读。左右劝他:“将军每日处理军务已十分劳累,何必如此辛苦读书?”吕蒙却道:“昔日主公说汉光武帝戎马倥偬仍手不释卷,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若不能学有所成,岂不是辜负了主公的期望?”
日复一日,吕蒙的读书量越来越大,知识也越来越渊博。他不仅读史书、兵法,还涉猎诸子百家的着作。一年多后,当孙权再次召见吕蒙时,见他言谈间引经据典,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头头是道,不禁惊叹:“子明读书,竟有如此大的长进!”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鲁肃接替周瑜担任都督,镇守陆口,与荆州的关羽为邻。鲁肃素来知晓吕蒙是行伍出身,未曾读过多少书,心中对他颇有轻视之意。某次,鲁肃途经寻阳,按礼节应去拜访吕蒙,却有些不情愿,身边谋士劝道:“吕将军如今深得主公器重,又潜心读书,将军不可再以旧眼光看待,还是去拜访一下为好。”鲁肃无奈,只得前往吕蒙营中。
吕蒙见鲁肃前来,十分热情,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吕蒙突然问道:“子敬兄如今镇守陆口,与关羽为邻,关羽为人骁勇,又占据荆州,兄可有应对之策,以防不测?”鲁肃本以为吕蒙只是随口问问,便漫不经心地答道:“届时随机应变便是。”
吕蒙闻言,神色一正,道:“如今吴蜀虽结盟抗曹,但关羽实为熊虎之将,野心勃勃,岂可不预先谋划?若等到事发再想对策,恐为时已晚。”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铺在案上,为鲁肃详细分析了荆州的地理形势、关羽的兵力部署,又一一列出五条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