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8章 李璮之乱惊朝野

第18章 李璮之乱惊朝野(3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开局SSS级楼区,舞蹈校花请进 重生1987年当首富 暗黑童话:我是发癫小红帽 全球游戏降临:我有内测名额 野情,燃烧 特种兵:悟性逆天,未婚妻叶寸心 奥特:震惊!希卡利隐藏的阴谋 谓侠传 1980红顶商人 羽仙情落都市间

。忽必烈看着那颗血淋淋的脑袋,半天没说话。第二天早朝,他把脑袋传示百官,冷冷地说:\"诸卿都看看,这就是拥兵自重的下场。\"

李璮之乱虽然只闹了五个月,却像一块巨石砸进元朝的朝堂,溅起的水花改变了大元的治国规矩。

最直接的变化,是汉军世侯的兵权被彻底收了。忽必烈下旨:\"汉军诸将,子弟不得世袭兵权;各州达鲁花赤(监临官),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也就是说,汉族军阀再也不能把地盘当\"家产\"传给儿子,地方官的一把手,必须是蒙古人或西域人——这道圣旨,直接断了汉军世侯\"代代相传\"的念想。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开始改革军制。他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汉军,整编为\"侍卫亲军\",驻扎在大都周围,由枢密院直接管辖;又从蒙古各部抽调精锐,组成\"蒙古军都万户府\",专门镇守边疆。简单说就是:兵权必须握在朝廷手里,谁也不能再当\"土皇帝\"。

朝堂上的汉臣和色目臣,也因为这场叛乱吵翻了天。色目大臣阿合马趁机上奏:\"汉人不可信!李璮就是例子,以后朝廷要职,得让咱色目人多担着。\"汉臣许衡反驳:\"李璮是个例,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治国还得靠汉法。\"忽必烈听着两边吵,没说话,心里却有了主意——他让阿合马管财政,让许衡管教育,谁也不得罪,但兵权和地方行政权,坚决不放手给汉人。

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是对\"儒户\"的政策。李璮叛乱时,山东有几个儒生跟着他写檄文,忽必烈平定叛乱后,一度想把天下的儒生都划入\"军户\"(当兵的户籍)。多亏姚枢站出来说:\"儒生读的是孔孟之道,教的是忠孝节义,跟李璮这种乱贼不一样。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天下人会说陛下不爱惜人才。\"忽必烈这才改了主意,还特意下旨:\"儒户免差役,专心治学。\"——这场叛乱,反倒让儒生的地位更稳了。

至元六年(1269年)春天,大都的桃花开了。忽必烈在琼华岛(今北海公园)设宴,召集群臣喝酒。酒过三巡,他指着窗外的春色说:\"去年今日,李璮还在济南城里做梦;今年今日,咱大元的法度,总算立起来了。\"

大臣们赶紧举杯附和,可谁也没说破:这场由一个军阀挑起的叛乱,虽然被平定了,但它像一根刺,扎在了元朝的统治根基里——蒙古人与汉人的信任,从此多了一道裂痕;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平衡,也从此偏向了\"强中央\"。而这道裂痕和这份偏向,将在往后的百年里,不断影响着大元王朝的命运。

就像史天泽在平定叛乱后写给儿子的信里说的:\"李璮这一闹,看似是他自己找死,实则是给大元敲了警钟——这天下要坐稳,光靠刀枪不行,还得让人心服。可人心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收服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80小说网】 www.80xs.cc。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