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等人修栈道,摆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样子,吸引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却亲自率领主力,从陈仓古道偷偷进军,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章邯得知汉军从陈仓杀过来,赶紧领兵去抵挡,可汉军将士思乡心切,一个个奋勇杀敌,楚兵根本抵挡不住。章邯大败,逃到废丘坚守,韩信又率军把废丘团团围住,最后引水灌城,章邯走投无路,只能自杀。司马欣、董翳见章邯死了,吓得直接投降。没用多久,韩信就帮刘邦夺取了整个关中——这是刘邦起兵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胜仗,也让天下人第一次见识到了韩信用兵得神奇。
接下来的几年,韩信就成了刘邦的“救火队长”——刘邦在正面战场跟项羽对峙,常常被项羽打得大败,好几次都差点被活捉,全靠韩信率军来救。而韩信自己,更是一路开挂,打了一场又一场经典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背水一战”。
那是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一万多汉军,去进攻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歇,还有大将陈余,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布下了防线。井陉口是个险要之地,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汉军要想进攻赵国,只能从这条路上过——这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陈余手下有个谋士叫李左车,他给陈余献计:“韩信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咱们可以派三万精兵,绕到汉军后面,切断他们的粮道;您再率领主力,在井陉口坚守不出,这样汉军前不能进,后不能退,不出十天,肯定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咱们再前后夹击,定能活捉韩信!”
可陈余是个书呆子,总说自己是“义兵”,不屑用这种“阴谋诡计”,他说:“韩信就带了一万多人,咱们有二十万大军,要是还怕他,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咱们就应该堂堂正正地跟他打一场,把他打回老家去!”说着,就把李左车的建议驳回了。
韩信早就派人摸清了赵军的情况,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心里乐坏了。他率领汉军,一路走到井陉口附近,在离赵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到了半夜,韩信悄悄挑选了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让他们绕到赵军大营后面的山上埋伏起来,吩咐道:“等会儿我军假装败退,赵军肯定会倾巢而出追赶,你们就趁机冲进赵军大营,把他们的旗帜都拔了,插上咱们汉军的红旗!”
天亮之后,韩信率领主力,渡过陉水,在水边摆下了阵势——这就是“背水阵”。赵军在大营里看到汉军居然背靠着水布阵,一个个都笑了:“韩信这是傻了吧?兵法上说,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他倒好,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这不是等着被咱们消灭吗?”
陈余也觉得韩信不懂兵法,立刻下令,让赵军倾巢而出,进攻汉军。汉军将士见赵军冲了过来,又没地方可退,只能拼尽全力抵抗——毕竟退一步就是水,退了就是死,还不如往前冲,或许还有活路!
双方打了没多久,韩信就假装抵挡不住,带着一部分人马往后退,还把大将军的旗帜、鼓乐都扔在了地上。赵军一见汉军退了,还丢了这么多东西,以为汉军真的败了,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去抢战利品,乱成了一团。
就在这时,韩信之前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趁机冲进了赵军大营,把赵军的旗帜全拔了,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在前面追了一会儿,回头一看,自己的大营里居然插满了汉军的红旗,顿时慌了:“不好!咱们的大营被汉军占了!赵王肯定被活捉了!”
军心一乱,赵军就没了斗志,一个个都开始往后逃。韩信见时机到了,立刻下令,让汉军掉头反击。前面是汉军的追杀,后面是被占的大营,赵军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陈余想带着残兵逃跑,结果被汉军追上杀死;赵王歇也被活捉了。
这一仗,韩信只用一万多人,就打败了二十万赵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战后,将士们都来问韩信:“将军,兵法上说‘背丘勿逆,倍水无迎’,您为什么要背水布阵,还能打赢呢?”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