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把面团擀薄了包馅,捏成月牙形,说这样方便拿;甚至教大家做素馅的,给生病的士兵吃。士兵们都说:"丞相不光会打仗,这做吃食的本事,也真不赖。"
后来这手艺传到了民间,老百姓觉得"蛮头"这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馒头"。蜀地的馒头铺开张,都要在门口挂个小牌子,写着"诸葛家传",有的还画个羽扇纶巾的小人,说这样能招来生意。
成都有个叫王老实的,学了这手艺,在街口摆摊。他记性不好,可死死记着诸葛亮的话:"面要发足,馅要新鲜,待人要实诚。"有回遇着个讨饭的老汉,他给了两个热馒头,老汉吃完抹嘴说:"你这馒头,跟当年蜀军过泸水时吃的一个味,暖乎!"
王老实后来收了个徒弟,头天就带着徒弟去拜诸葛亮的画像。"记住了,"他指着画像说,"我们这行,祖师爷是丞相,他教我们做馒头,不光是为了填肚子,是为了让人心暖。面里掺不得假,心里也装不得坏,不然蒸出来的馒头,是酸的。"
现在的馒头,花样多了去了,甜的、咸的、带馅的、没馅的,可老人总说,不管什么样的馒头,都得有那股子暄软劲儿,那是诸葛亮当年揉进面里的诚心。你看那刚出锅的馒头,白白胖胖的,冒着热气,掰开一块,满屋子都是麦香——那香味里,藏着的是千年前泸水边的心思,是用一把面粉,揉出来的人间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