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把宋江起义从\"地方小冲突\"写成了\"全国大事件\"。比如历史上的梁山只有三十六将,小说扩成了一百单八将;历史上宋江没打方腊,小说让他去打了,还死了七十多个弟兄。
这种\"艺术加工\"带来了有趣的效果:很多人把《水浒传》当正史看,以为宋江真的那么牛,方腊真的被梁山好汉打败。其实方腊起义规模比宋江大得多,镇压他的是童贯的正规军,和梁山没半毛钱关系。但老百姓不管这些,所以《水浒传》成了经典。
方腊和宋江起义,本质上是北宋民生危机的总爆发。徽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花石纲、岁币(给辽和西夏的保护费)等苛捐杂税,让百姓不堪重负。方腊在起义时说:\"子弟耕织,终岁劳苦,略无饱暖,皆为陛下所夺。\"这话道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
这让人想起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里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北宋到了徽宗时期,已经失去了\"仁义\",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结果就是官逼民反。方腊和宋江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用鲜血告诉朝廷:老百姓不是韭菜,割多了也会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