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
雁门的百姓听说李牧打了大胜仗,都提着酒、拿着肉来军营慰问。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李牧的手说:“将军啊,以前匈奴一来,我们就只能四处躲藏,现在有您在,我们终于能安心了!”李牧握着老人的手,笑道:“老人家,保家卫国是我分内的事,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匈奴人再欺负咱们!”
咱再说秦国,秦王政见李牧把匈奴收拾得服服帖帖,赵国的北疆稳定了,心里很是不安,于是,他在公元前233年,派大将桓齮率领十万秦军,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两地,想一举逼近邯郸,灭了赵国。
这桓齮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秦国的名将,当年跟着王翦打韩国,立下了不少战功,打起仗来凶猛无比,人送外号“催命阎罗”。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赤丽、宜安,杀了赵国守将,直逼邯郸。邯郸城里的百姓慌了,纷纷收拾行李准备逃难,赵王迁更是吓得睡不着觉,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有个大臣说:“大王,如今秦军势大,只有武安君李牧能抵挡得住,不如让他率边军回师救援?”赵王迁连忙点头:“对,对,快传旨,让李将军即刻回师!”
李牧接到圣旨时,得知邯郸危急,不敢耽搁,当即挑选了五万精锐边军,星夜南下。这五万边军,都是跟着李牧打匈奴的老兵,个个能征善战,骑射精湛,是赵国最精锐的部队。
一路上,李牧率军马不停蹄,白天赶路,晚上就在路边扎营,连饭都是在马背上吃。只用了三天三夜,李牧就率领边军赶到了宜安附近,与邯郸的两万守军会合。此时,秦军已经在宜安城外扎下了大营,营盘连绵几十里,旗帜招展,气势逼人。赵军将士见秦军势大,都有些害怕,有个将领悄悄对李牧说:“将军,秦军势大,要不咱们先退守邯郸,再想办法?”李牧摇摇头:“不行,要是咱们退了,秦军就会趁机追击,到时候就被动了。咱们得在这儿挡住秦军,打退他们!”
当天晚上,李牧亲自带着几个斥候,悄悄摸到秦军大营附近侦察。他看到秦军大营戒备森严,营门口有士兵来回巡逻,营里灯火通明,还能听到秦军士兵的喊杀声,显然是在加紧训练。
回到赵军大营,李牧召集众将开会。他说:“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想速战速决。桓齮要是见咱们坚守不出,肯定会想办法诱咱们出战。依我看,他下一步可能会进攻肥下,想让咱们去救援,然后在半路上设伏。”众将一听,都点头称是。李牧接着说:“既然他想诱咱们,咱们就将计就计。左将军,你带两万士兵,在营里虚张声势,多插旗帜,白天敲鼓,晚上点灯,让秦军以为咱们要坚守大营;我带五万精锐,趁夜偷袭秦军大营,只要烧了他们的粮草,秦军就会不战自乱!”
众将领命,各自去准备。当天夜里,月黑风高,正是偷袭的好时机。李牧率领五万精锐,悄悄离开了赵军大营,朝着秦军大营摸去。一路上,士兵们都下马步行,马蹄上裹着布,嘴里衔着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快到秦军大营时,李牧让士兵们停下来,派几个身手敏捷的斥候摸进营里,杀了营门口的巡逻兵。然后,他大手一挥,士兵们如猛虎下山,冲进了秦军大营。秦军士兵大多在睡觉,突然听到喊杀声,都慌了神,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拿着武器冲了出来,结果刚出门就被赵军砍倒。
李牧带着士兵,直奔秦军的粮草营。粮草营里有几千秦军守卫,见赵军冲进来,连忙抵抗。可赵军将士们个个勇猛,很快就杀散了守卫,放火把粮草营烧了起来。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秦军大营里顿时乱成一团。
正在肥下准备攻城的桓齮,突然看到大营方向火光冲天,心里一惊:“不好,大营被袭了!”他连忙下令:“全军撤退,回援大营!”秦军将士们听说大营被袭,粮草被烧,都无心恋战,纷纷掉头往回跑,队伍乱成了一锅粥。
桓齮带着秦军,慌慌张张地往大营赶,刚走到一条山谷里,就听到一声炮响,两边山坡上突然冲出无数赵军。原来,李牧早就料到桓齮会回援,提前在这里设下了埋伏。赵军弓弩手万箭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