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要先认识漆树,再学习采集漆液,三年才能独立调配漆料;工匠腰间必须佩戴漆刀,刀柄上刻“舜”字,以示师承;开工前要用漆液点在木头上,祈祷说:“祖师爷赐予技艺,愿漆层坚硬如石,色泽明亮如镜。”
民间祭祀也有固定的习俗。传说舜的诞辰是九月初九,每逢这一天,漆工都会停工,在漆树下摆上供桌,供奉漆桶、漆刷、调色盘三样东西,用新做的漆碗盛酒,祭拜说:“漆祖在上,保佑我们采集漆液不受伤,调配漆料不开裂,制作的器物能流传后世,不辜负匠心。”祭拜结束后,把第一桶新漆倒进河里,称为“谢漆神”,如果漆液在水面不散开,就预示着这一年会丰收顺利。
到了商周时期,漆器技艺更加精湛,有“漆豆(食器)雕刻花纹,朱漆中镶嵌金丝”的说法。考古人员在殷墟曾发现一口漆棺,经历三千年,朱漆仍然鲜艳,足以看出舜传下的方法有多精妙。楚地出土的漆器上,常常刻着“舜作”二字,工匠们说:“不是舜亲手制作,而是依照舜的技艺,表明不忘本源。”
江南的漆工祠堂有一副对联:“一漆裹木,化朽为坚载万古;双手调色,凝霞聚雾照千秋。”这副对联说尽了舜的功绩:用草木的汁液保护百姓的器具,用朱红的色彩彰显礼仪的华美,让朽木变成不朽的材料,让匠心随着漆光永远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