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使得隋朝出现了“仓廪实,法令行,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随着隋朝的日益强盛,杨坚与伽罗的感情虽依旧深厚,却因“立储”之事产生了分歧,而这分歧的根源,便是伽罗的“善妒”与对“一夫一妻”的坚持。
杨坚与伽罗共育有五子五女,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杨勇生性宽厚,却喜好奢华,并且不喜欢“一夫一妻”,不仅娶了太子妃元氏,还纳了云昭训等姬妾,甚至让云昭训生下了长子。伽罗对此极为不满,多次劝说杨勇“善待太子妃,疏远姬妾”,可杨勇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太子妃元氏突然去世,伽罗怀疑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了元氏,对杨勇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她对杨坚说:“太子沉迷酒色,不遵礼法,甚至可能害死太子妃,如此之人,怎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若将来太子即位,恐怕会重蹈北齐后主的覆辙,毁了我们辛苦建立的国家。”
与此同时,次子杨广则深知伽罗的喜好,故意表现出“节俭”“专情”的模样——他不仅衣着朴素,家中的陈设也极为简单,还与妻子萧氏(西梁孝明帝之女)相敬如宾,从不纳妾。每次入宫拜见伽罗,杨广都会主动提及“愿效仿父母,一生一世一双人”,深得伽罗的欢心。伽罗逐渐觉得,杨广比杨勇更适合做太子,便开始在杨坚面前吹风,劝说他废黜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杨坚起初并不愿意废黜杨勇,毕竟杨勇是长子,且无大过。可伽罗却联合心腹大臣高颎、杨素等人,不断搜集杨勇的“过错”——从杨勇修建奢华宫殿,到他对姬妾的宠爱,甚至连杨勇在祭祀时的言行举止,都被曲解为“对皇帝不满”。杨坚在伽罗与大臣的反复劝说下,逐渐对杨勇产生了不满。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坚在紫宸殿召开朝会,宣布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这一决定,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如尚书左仆射高颎便直言:“废长立幼,乃国之大忌,陛下不可轻易为之!”可杨坚在伽罗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驳回了反对意见,正式册立杨广为太子。
事实上,杨广的“节俭”与“专情”都是伪装的。他在私下里不仅喜好奢华,还暗中培养心腹,谋划夺取皇位。伽罗虽然精明,却被杨广的伪装所蒙蔽,最终做出了“废长立幼”的错误决定,为隋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废立太子后,伽罗的身体日渐衰弱。常年的政治操劳与对杨勇的愧疚,让她患上了重病,虽经太医精心诊治,却始终不见好转。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末,伽罗卧床不起,杨坚放下朝政,亲自在病床前照料她,甚至整夜守在病床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患难与共的日子。
伽罗清醒时,曾拉着杨坚的手说:“夫君,我这一生,能陪你从少年到帝王,已无遗憾。只是废黜太子之事,我或许做错了,你日后一定要多加留意杨广,莫让他毁了隋朝……”杨坚含泪点头,承诺会照她的话做。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九月十五日,独孤伽罗在大兴宫(今陕西西安)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伽罗的去世,对杨坚是沉重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相伴四十五年的妻子,更失去了最信任的政治伙伴。据《隋书·后妃传》记载,伽罗去世后,杨坚“哀痛欲绝,三日不食,形容憔悴”,甚至亲自为伽罗撰写墓志铭,文中写道:“朕与后,少年相知,中年相伴,晚年相守,四十五年,无异生之子,共保富贵,今后先逝,朕心何安?”
为了纪念伽罗,杨坚下令在太陵(今陕西杨凌区)为她修建陵墓,并打破“帝后不同陵”的惯例,决定自己死后也与伽罗合葬。他还命高僧昙迁为伽罗主持葬礼,召集全国的僧人举行法会,为伽罗祈福。在伽罗去世后的日子里,杨坚时常独自前往太陵,坐在伽罗的墓前,回忆两人相伴的时光,有时甚至会对着墓碑自言自语,仿佛伽罗还在他身边。
伽罗去世后,杨坚失去了约束,开始沉迷酒色,册立了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