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混入梁军营地,听士兵抱怨:\"王师久驻,粮草不继,思归心切。\"他回来后对部将说:\"梁军厌战,此乃破敌之机。\"(《旧五代史》)果然,晋军突袭时,梁军士兵争相逃命,自相践踏,主将符存审仅以身免。此战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也让李存勖\"战神\"的名号传遍天下。
李存勖不仅会打仗,还擅长收买人心。他攻破魏州时,城中百姓惊恐,他却下令:\"敢扰民者,斩!\"还亲自到田间慰问老农,赐给布帛粮食。《册府元龟》记载,有位老农感动得跪地说:\"自朱温暴虐,民不聊生,今遇王师,如见天日!\"这一手\"仁义之师\"的戏码,为他后来称帝打下了民心基础。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灭了后梁,定都洛阳。登基大典上,他取出太庙中的三支箭,焚香祷告:\"父汗英灵在上,儿已灭刘仁恭、败契丹、诛朱温,今复大唐社稷!\"(《新五代史》)说罢痛哭流涕,满朝文武无不动容。
可惜这位\"战神\"皇帝,登基后却变了模样。他痴迷戏曲,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常常与伶人同台演出。有次他上台喊:\"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上去就给了他一巴掌:\"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你喊谁呢?\"李存勖非但不怒,反而重赏敬新磨——这荒唐事被记在《新五代史·伶官传》里,成了后世笑柄。
更严重的是,他宠信伶人、宦官,疏远功臣。郭崇韬是灭梁首功,却因得罪伶人,被诬谋反,全家被杀。《旧五代史》叹道:\"崇韬之死,天下冤之,而李存勖不察,唐室之亡,实基于此。\"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率军平叛,途中士兵溃散,最后被伶人郭从谦射杀于洛阳兴教门,时年四十三岁。
临终前,他摸着胸口的箭伤,喃喃自语:\"我用三支箭定天下,却毁于伶人之手,父汗,儿对不起您的复唐大志……\"(《资治通鉴》)这位曾被誉为\"李世民再世\"的英主,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令人唏嘘。而他父亲李克用、他自己、以及后来的李嗣源,这三代沙陀晋王的复唐梦,也随着后唐的灭亡,消散在五代的烽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