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他笑笑,道“那就去左边,你和弟弟两人同样代表着一个家庭。”
听到解释,少年人联同几个人离开原地,站到了左边位置,原地就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名左右的青年,清一色的男人。
“那么,你们没有家人生活在旧金山了吗?”斯文友善询问。
“是的先生,请求您给我们一份工作!”一个看起来年龄最大的爱尔兰青年乞求道。
斯文扭头看向左边的人群,这些人有家庭,便是斯文愿意接纳的。说好听些,拥有家庭的人对待生活要更加积极向上,毕竟他们心中有着牵挂,这样一来,他们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情。
说难听些,这些人拥有软肋,是丈夫、妻子,也是儿女、父母,他们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铤而走险的时候就会有顾虑,方便斯文掌控。
而这些单身汉意味着麻烦,他们没有软肋,但这并不意味着斯文无法拿捏他们。给他们找一个妻子,生个孩子,就能将他们迅速安稳下来。
“你们当中有人认识他们吗?如果你们有谁愿意为他们其中的某位棒小伙担保,我愿意为他提供一份工作!在此之前,我要将话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们无亲无故,没有顾虑,你们有自己的家庭,到处都是责任!
我不了解他们,所以我怀着恶意揣测每一个人,如果你们愿意为他们担保,那么我便信任你们,给他们提供工作。
可如果他犯了错误,偷盗、抢劫,然后逃离旧金山,这些罪责,我会怪罪到你们身上!”斯文·海因里希平静的注视着左边的人群,静静的等待他们的取舍。
刚才还想举手担保的人迟疑着放下手,很是犹豫,他们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犯错误。
站在原地的这些年轻人则是将希冀投向了左边,希望有人拉他们一把,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里安和佩尔站在木箱不远处,他们与德国同乡站在一起,静静的看着斯文的作为。这时,人群中传来一声带着骄傲的德语“斯文·海因里希带着领袖气派,如果他刚出跟我们一起参加巴伐利亚革命,我们绝不会输!”
“BOSS那时候太小了,他才十三岁,如果他站在你面前想你下达命令,你会听从吗?”有人回应,然后道“但现在也不错,我讨厌欧洲的固化!”
“我们真的要接纳爱尔兰人?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我们一样能够干好这些工作!”有人发出不解的疑问。
“那么,你是在质疑BOSS的决定?”
那人立刻闭嘴,老老实实的缩到了一边。他只是不想接纳外族人,但不以为他敢反驳斯文的决定。
尽管斯文·海因里希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要去干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们这群德国人都自发的奉斯文为领袖。
关于这一点,跟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国家教育有关。
在15世纪,罗马教会势力极为庞大,德意志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其统治。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罪,如果想要清洗掉身上的罪孽,必须向他们购买赎罪卷。
这种行为令德意志人民不满,教廷与德国民众之间的关系日益交恶。
等到了16世纪,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认为平民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皇这个第三者插足,赎罪券根本就是狗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开始。
因为基督教教宗认为人有原罪,工作就是为了赎罪,所以马丁·路德强调信徒应该履行自己与上帝的契约,直接促进了德国人的工作热情。
为了教会的正常运转和自我救赎,每个教徒都要依靠工作来维持自身身体的健康,并自愿服从教宗和世俗统治者的命令。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更是推出【两个世界】理论,加深了德国人的服从意识,他表明在精神世界上帝是主宰,而在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其统治者的命令。
这跟儒家治国那套天地君亲师区别不大,都是为统治者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