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实际上对于企业改制,特别是困难企业的改制也是越来越宽松,但是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讲企业可以卖。
宁志恒也非常清楚中央和省里都基本上是保持一种谨慎沉默的态度,愿意让难,往往都难在以下两点:一、对现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二、参与者的思想解放程度。
企业改制不但涉及面临改制命运的企业,领导怕丢官儿,工人怕丢饭碗。还涉及到不少企业的上级的各种局,比如物资局、商业局、工业局等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企业改了姓,这些局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诸城那边是把这些局先撤掉,再进行企业改制的,而海螺财政那么困难,江林涛也没有举起刀,先把这些局撤掉,再来推动企业改制,已经算是相当稳健了。
其实江林涛也不是不想裁掉这些企业上面的局,实际上在企业获得自主经营之后,其实这些局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一边讲企业要自主经营,一边又在上面搞一些不必要的婆婆,既浪费纳税人的钱不说,还束缚了企业的手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不过,江林涛考虑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局本身的反对,这还是算是轻的,更主要的是裁掉这些局之后,上面同类的这些局反应会非常大——今天县里开了个头把这些局裁掉了,明天说不定就轮到市局省局。
兔死狐悲之下,那些人肯定是回抱成团,团结一致对付要裁掉这些局的人了,那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而陈光虽然在诸城强行推行了下去,但是这样太激进、太激烈的改革后遗症实在是太大,宁志恒不知道,江林涛却是知道,这些局的干部都是去上访去告状,和上面的那些互相呼应,搞得怨声载道,这种碰撞太激烈的方式显然不适合海螺,这也是最后导致他没能走得更远的原因之一,所以江林涛肯定是要吸取其教训的……
宁志恒并不清楚江林涛在这个问题上怎么考虑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宁志恒发现上面的政策是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够让困难企业获得新生,采取什么办法都可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行,至于采取什么方法,那只是一种手段,正如老人家所讲,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朗化。
既然已经『摸』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所以他也是想在常委会上秀一把自己关于经济方面的见解,给各位常委,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然他这么做也是有其比较深远的目的的--周林东要退了,市里要空出一个副***的位置,虽然他直接竞争分管党群的副***可能『性』不大,但是常委中有人递补为党群副***,总还是要空出一个副***出来,他想要争取分管经济等工作的副***位置。
想要从排名末尾的常委晋升为常委,他总得要拿出一点东西来。
而帮着江林涛说话,这也和副***的位置是有关系的。
江林涛是从省委组织部出来的,是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志佳欣赏的人,现在李志佳虽然调走了,但是和李志佳关系走得很近的薛处长还在,作为分管地市的处长,在副***这样的位置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的。
而江林涛曾经在薛冰手下做过,又和薛冰同属李志佳欣赏和看重的人,两个人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他也希望借助江林涛这条线,为他争取副***的位置增加更多、更重的砝码,这样他机会才会更大一些。……
当然,宁志恒敢于这么替江林涛说好话,也是有其考虑的:
一是他大体已经揣摩到廖***的大致想法了,他必须要和廖奇峰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前提,廖***的目的也就是如何化解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闫开阖这么高调的想要把郑江二人拿下,其居心恐怕也不是那么正,廖***好不容易才趁着邱解放出事的机会把控住常委会的局面,绝对是不想被扭转过去的,这是廖***最为看重的,他提出的这样的方式应该算是解决此事最稳妥,最为有效的,也是旗帜鲜明的站在廖奇峰的角度出发的;
二是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