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不要,非要把厂子卖给个体户。报道中很多都是片面和负面的。既有暗含“姓社”和“姓资”的意识形态的意思,又在言语之间甚至还有点似乎有的领导有收受贿赂的嫌疑,让人无限遐想。
这报道指向『性』就很强了,显然是冲着县里的领导来的,江林涛也算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县里甚至也流传出某某领导收了达宏的老板多少钱,这就是想把这一潭水搅浑。
周福来这么讲显然是撇清和这事的关系。江林涛也相信,周福来不至于做这样的事情出来,以至于林治安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愿赌服输,既然败了,就要接受现实。
江林涛淡淡地笑道:
“我们理光县算是第一个把困难企业卖给私人的县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怀疑和责难……”
之所以发表这篇文章的记者不敢明目张胆的讲,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是因为南巡一开始就明确了的“不讨论不争论”,但是这样影『射』和比较**的文章能够出现在报纸上,本身就说明了一些人的态度,在一些保守人士看来,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完全是叛经离道的事情。所以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特别是老干部中是很不理解的。
特别是九十年代中,许许多多的中小国营企业已经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是继续给企业输血还是要改革的争论是一浪高过一浪。这种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争论很多,国企最后的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江林涛还是觉得没有竞争力的困难中小国有企业还是只有走上这条路才能解决。
没有在九十年代普通国有企业呆过的人,这样的体会估计不是很深--企业的员工们默默地拿着低工资,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吃不起饭住不起房了,可是企业的领导呢,都一个个腰包鼓鼓,吃香的喝辣的,最后垮掉了也就垮掉了,这样的事情无用多言。
与其让这些企业就这样烂掉垮掉,那浪费更大。
江林涛快速的浏览完文章之后,笑道:
“不过,这记者文章里很多事情完全是一面之词,居然也给登了出来,不过这记者水平可不怎么样啊,兰凯日报的记者真欺负我们是山沟沟的土包子?假新闻已经把理光害得够惨了,先是一个夏麻事件,弄得我们理光县不安生,这回又拿轴承厂来做文章,居心何在啊?”
周福来沉思了一下,似乎有所触动,说道;
“有的人就是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