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两个城市的崛起给了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
至少可以离家近一点,工资或许暂时不会比在大城市高,但也比肩省会城市,更重要的是,这里同样复刻着h市的发展模式。
不提倡加班,也不提倡毫无底线的付出,任何人的劳动都是被尊重的。
员工福利按照劳动法来就好,也不需要那些公司太过付出。
劳务派遣,临时用工,不好意思,这些东西在这里是不认的,至少娇兰合作的公司不认这些用工模式,如果遇到有此类用工模式的公司,干脆利索的就将其剔除合作范围。
你缺人就直接招人,没有钱就想办法,不要老从员工抠利润,活不起就死,死了自然会有更好的公司帮你们顶上。
大把大把的钱撒出去,单是办公大厦和宿舍便建了几十栋,还有道路重修,信息化技术改造,少说也是数百亿的工程。
还有各处新建的公园和改造的体育场,都有娇兰的手笔。
哪怕政府和娇兰合作,也得按照这些规矩来,上游药物采购,如果发现企业有问题,毫不犹疑就会把公司拉黑。
总有一些企业觉得自己会是例外。
当地一家背景深厚的国企自己搞了个药材生产基地,也是想拓宽政府财政收入,随意招了几个百姓,找劳务派遣挂个名字,待遇给的连清洁工都不如。
他们确定的是百姓没有其他收入,能挣点钱就会抢着做,娇兰也确定他们没有娇兰不行,那些药材一棵不收,爱给谁给谁。
那些药材可以卖给其他生产舒筋油的企业,但这些采购他药材的企业同样会被娇兰拉黑。
作为行业龙头,哪怕那些有独立生产能力的公司和娇兰也有很多合作的项目,一旦被拉黑,代表公司在药物研究,生命科学这些尖端项目上直接停摆,谁愿意为那点蝇头小利放弃一大片森林。
博弈的最终结果便是这家国资背景企业低头,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公司道歉整改,合同重签,待遇重订,负责种地的老农莫名其妙就成了国企正式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