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错就是错,子弄父权,却是不该,朕以为当以『戾”为諡號。”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继续道:“但身为人子,怎能无祭祀”
“同悼皇考之例,另立园陵,不入宗庙,单独祭祀,以全朕哀思之情!”
“眾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霍光沉默不语,『戾”的諡號虽然有文过饰非之嫌,但並无否定孝武皇帝之意,只是对卫太子刘据性格进行评价,也算是勉强符合。
“臣无异议!”
霍光率先出声赞成,其他人当然也无异议,並且诸多大臣也都有同情之意,『戾”虽是恶諡,
但当和其父的“悼皇考”放在一起,隱约有平反之意。
但想到天子身份特殊,既是孝昭皇帝嗣孙,又是卫太子之孙。
若是不进行祭祀怕是又违背孝道。
“如此,可起草詔书,尚书台用印,布告天下吧!”
“臣等遵旨!”
刘询看到如此也鬆了口气,他为祖父刘据上『戾”的諡號,也算是符合眾臣的想法,也有警示后人之意。
祖父因『巫蛊之祸”被江充等人诬陷,被迫起兵诛杀江充,后因孝武皇帝误信谗言,派兵镇压,最终自杀。
从朝廷视角看,起兵对抗皇权属於『谋反』行为,按封建礼法可视为『过”。
戾”字表面上是对其“行为失当』的定性。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刘据的反抗源於冤屈,孝武皇帝晚年亦后悔並建『思子宫”戾悼念,因此“戾”字也隱含了对其『遭遇冤屈而被迫起兵”的无奈承认,带有一定的同情色彩。
刘询以“罪太子之孙”的身份继位,需通过諡號问题向天下表明:其祖父的过错源於冤屈,而非本质叛逆,是正统血脉的合理回归,强化统治的合法性。
並且此意也有警示后人之意,你子弄父权,以下犯上,要是承认其起兵合理,那岂不是说今后要是有人同样如此,那也是合理的不成
就好比將来自己儿子因为受到了冤屈而起兵对抗自己,自己难道还要承认他是对的
此先例不能开,一旦確定无罪,那么后患无穷。
他可不想后世子孙来个“玄武门继承法”的潜规则来。
其他人对於卫太子的諡號颇有意见,但现在大將军和皇帝都已经同意,並且还是天子亲自提出的,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
刘询可不管他们接不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自己现在不是只管自家三分地的地主,而是掌管大汉天下的天子,怎能因私情行事
同情归同情,惋惜归惋惜,但错就是错,过就是过,不能因为同情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