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京郊的田野里掀起了一片金色的浪潮——红薯藤蔓爬满了田垄,沉甸甸的块茎把泥土-拱得鼓起;土豆田里,农户们一锄头下去,滚圆饱满的土豆就扎堆冒了出来,沾满泥土却挡不住诱人的光泽。
“亩产一千两百斤!苏东家,真的是一千两百斤啊!”老农抱着刚挖出的红薯,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手里的红薯沉甸甸的,比他往年种的谷子多收了足足五倍。
田埂上挤满了前来观摩的官员和乡绅,看着农户们满脸喜色地称重、装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负责记录产量的户部官员,笔尖都快跟不上节奏,一边写一边感叹:“这简直是神迹!有了这两种作物,我大雍再也不怕灾年了!”
苏鸢鸢站在田边,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费,从推广种植到抗旱救灾,从破解粮道危机到打击囤积居奇,终于换来了如今的硕果。
萧惊寒陪在她身边,手里还拎着个刚挖的土豆,像个献宝的孩子:“鸢鸢,你看这土豆,又大又圆,烤着吃肯定香。晚上我让人给你烤一筐,再炖个红薯粥,好好给你补补。”
周围的官员们早已习惯了萧将军的“护妻日常”,纷纷笑着打趣:“萧将军对苏姑娘可真是体贴入微,这丰收的功劳,有苏姑娘的一半,也有将军的一半啊!”
萧惊寒立刻挑眉,一本正经地纠正:“不对,鸢鸢是大功臣,我只是打打下手。再说,鸢鸢的功劳就是我的功劳,她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苏鸢鸢被他说得脸颊微红,轻轻踹了他一脚:“别胡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笑声中,户部尚书走上前,对着两人拱手道:“苏姑娘,萧将军,此次薯豆丰收,解决了旱灾带来的粮荒,你们可是立了大功!老夫这就回禀陛下,为你们请赏!”
消息传回皇宫,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苏鸢鸢和萧惊寒,不仅赏赐了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还下旨将红薯、土豆定为“国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
一时间,苏鸢鸢“惠民县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百姓们都称她为“救世仙子”;萧惊寒也因赈灾有功、治军严明,威望更盛,成为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树大招风,两人的风光,也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深夜的丞相府,烛火摇曳。丞相李德安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地看着下方的几位官员:“萧惊寒手握兵权,苏鸢鸢深得民心,两人联手,势力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威胁到皇权,甚至……动摇我们的根基!”
兵部侍郎李坤(李坤此前被怼后并未死心,此次依附丞相)立刻附和:“丞相所言极是!萧惊寒本就功高震主,如今又有苏鸢鸢这个‘奇人’相助,更是如虎添翼。苏鸢鸢一个民间女子,却能左右朝政、推广国粮,这本身就不合规矩!”
“而且听说苏鸢鸢还在改良火药、打造新式武器,”另一位官员补充道,“要是让萧惊寒的军队装备了这些武器,他的兵权就更难制衡了,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恐怕都没有好日子过!”
李德安敲了敲桌案,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萧惊寒手握重兵,我们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