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系统信号,对自身的位置与目标的距离掌握得非常清楚。
为了保证攻击效果,他们决定离得近一点,35公里搜索,能在510公里发起攻击是最好的。
空中的山鹰0104也接到了鲲鹏的通知,要干活儿了。
山鹰0104雷达全开,向前方搜索着,防范着一切可能之敌。战6这雷达有点弱鸡,但是总比没有好。
鲲鹏的左翼最外侧,被一个看起来比步兵用照射器更加庞大的光学吊舱所占据,透过特种玻璃,前方的一切尽收眼底。
看不见没关系,我有热像仪,而且是整合了激光测距、照射系统的热像仪。
鲲鹏开始下降高度,就算是有更为庞大复杂、光学性能更好的热像光学系统,但是还是要下降一些高度,效果才更好。
坐在操作台上的武器操作员,仔细对比着预先下发的目标坐标、目标地形、图像等资料,以及显示屏中的画面。
图像缓缓移动着,沿着一条河谷。
对于鲲鹏的飞行员来说,能精确掌握自身位置,那他飞起来就很方便了。
随着图像慢慢向前扫描,“距离目标12公里。”
在显示屏里,远方的河谷中,横跨河面,一个小小的横向结构能勉强分辨出来。
武器操作手按下了测距按钮。
显示屏的一个角落上,一个数字跳了出来,和机长通报的距离基本一致。
就是它!
操作手转动旋钮,将画面拉近,已经能看出来那是一座桥。
看了看距离,9公里。
“山鹰01,空中有没有敌人?”
“没有发现。”
听见这个回答,武器操作手忍了一手。
“7公里投弹。”
他通知机长,机长自然知道怎么配合。
飞机依然在稳稳前行。
几十秒后,已经用瞄准十字线压住桥面压了很久的武器操作手,一前一后投下了两枚炸弹。
依然不准备炸桥墩,原因懂的都懂。
飞机在往前飞行并开始拉起,炸弹也在同步下落,但是却稳稳的指向瞄准点。
此时的桥头,敌人已经听见了飞机的声音,但是看不见。
“有飞机!”敌人很清楚,这里没有自己的固定翼飞机,肯定是东大人的!
夜空中一片漆黑,以为高枕无忧,久疏战阵的敌人冲向高炮雷达,但是一无所获,地面杂波这东西对谁都是有效的,更何况鲲鹏右翼最外侧那个吊舱,在不停的发射电磁信号。
这是空军同志根据高振东建议,去找海军那边要的电子干扰设备,很简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