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亮着,如同在茫茫黑夜中指引方向的灯塔,也像是这艘航船在惊涛骇浪中不屈的象征。颜旭知道,他必须找到那件能为“琉璃”抵御专利利箭的“铠甲”,无论是通过法律手段将其无效,还是通过技术智慧将其绕开。这是一场他无法回避,也必须打赢的硬仗。
曼海姆的专利诉讼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新旭日”的欧洲征程之上。正面应对法律程序、搜寻无效证据、加速技术规避,这三条战线已然让团队精疲力竭。然而,颜旭深知,在全球化竞争中,纯粹的被动防御往往意味着慢性死亡。他必须跳出对手设定的棋盘,开辟新的战场,将压力回馈给对方。
在北京总部那间灯火通明、烟雾缭绕的战略会议室里,一场更为隐秘和激烈的推演正在进行。参与会议的只有颜旭、马国华董事长、首席法务官以及两位从商务部反垄断局聘请的资深顾问。
“颜总,马董,”首席法务官指着投影屏幕上复杂的法律关系图,“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以及陈瑾瑜研究中心前期对通天集团全球竞争策略的分析,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通天集团在中国市场,长期存在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对其核心元器件进行歧视性定价和捆绑销售;在技术标准制定中排斥中国厂商参与;以及,利用其强大的知识产权储备,发起具有明显遏制竞争对手意图的、非善意的专利诉讼。”
一位反垄断顾问补充道:“这些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我们可以依据此,向有管辖权的中国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
马国华沉吟片刻,看向颜旭:“这一步,风险不小。等于将我们与通天集团的竞争,从商业、技术层面,彻底摆到了法律和国家监管的台面上。可能会引发对方更激烈的反弹,甚至影响我们在其他海外市场的形象。”
颜旭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通天集团的Logo,眼神冷冽。“马董,通天集团已经把战火烧到了我们家门口,用他们最擅长的专利武器,试图将我们绞杀在欧洲。如果我们仅仅在欧洲被动接招,他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中国市场,是我们的大本营,也是他们利润的重要来源地。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这里不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后花园!”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这步险棋,必须走!不仅要走,还要走得漂亮!我们要让他们也尝尝,在主场被人依据规则提起诉讼的滋味!”
战略既定,行动迅如闪电。几乎在曼海姆法院首次开庭聆讯的同时,“新旭日”联盟作为原告,一纸诉状将通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告上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诉状长达数百页,详尽列举了通天集团在核心工业通信设备市场滥用支配地位的诸多证据,指控其通过不公平的高价、拒绝交易、差别待遇以及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方式,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并索赔巨额经济损失。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国内产业界和媒体圈引发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另一枚“舆论炸弹”也被精准投下。颜旭亲自致电陈瑾瑜。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瑾瑜,研究中心之前关于跨国企业非对称竞争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涉及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市场遏制的内容,现在需要一份更聚焦、更具冲击力的报告。目标:通天集团。”
陈瑾瑜心领神会。她立刻组织核心研究员,包括对资本运作和知识产权规则已有深入研究的林浩天,昼夜奋战。几天后,一份题为《专利之矛与垄断之盾:透析通天集团全球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