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新旭日”的CEO,不仅仅是一个被拖欠了数千万元货款的债权人。他是一个同样在商海中几经沉浮、无数次与破产擦肩而过的创业者。他深切地懂得,一个企业的倒塌,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是无数个梦想的瞬间破灭。
“颜总!颜总!”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嘈杂中响起。颜旭回头,看到是联盟内一家小型传感器厂商的老板刘明,此刻他头发凌乱,眼圈通红,像是瞬间老了十岁。“完了!全完了!宏业订的那批传感器,我们可是压了全部流动资金生产的啊!现在货堆在仓库,款一分钱没收到,宏业倒了,我这小厂……也活不下去了!”他抓着颜旭的胳膊,声音带着哭腔。
颜旭嘴唇动了动,想安慰几句,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用力握了握刘明颤抖的手。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首席供应链官打来的,语气急促:“颜总,确认了。宏业倒闭,直接导致我们为其智能化生产线预定的那批‘精测电子’的专用传感器订单被取消。这批传感器是定制件,无法转售。更重要的是,宏业原本承诺包销的、基于‘琉璃’模组的首批五千套工业网关,生产计划全部搁浅!我们的备料和产能……都卡住了!”
蝴蝶效应开始了。大洋彼岸一家看似与“新旭日”毫无关联的美国公司破产,如同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沿着全球产业链的链条精准传导:美国客户破产 → 中国代工厂瞬间失去订单、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 → 代工厂拖欠上游供应商(包括“新旭日”和联盟内企业)货款 → 导致上游供应商现金流紧张甚至倒闭 → 同时,代工厂承诺消化的下游产品(基于“琉璃”的解决方案)订单落空 → 打乱“新旭日”及联盟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布局。
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脆弱不堪。颜旭站在混乱的人群边缘,看着眼前这幕人间悲剧,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悲凉和一种近乎预言的沉重。宏业,只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这场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冲刷着大洋彼岸每一个与之相连的角落。他之前所有的预警和准备,在这场实实在在的冲击面前,依然显得如此单薄。风暴,真的来了。而且,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猛烈。
宏业制造的倒塌,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真正的海啸巨浪便已接踵而至,以排山倒海之势拍打着“新旭日”这艘刚刚启航不久、尚未完全稳固的巨轮。
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和遥远的供应链断裂,它开始直接扼住“新旭日”的咽喉——现金流。
首先袭来的是资本市场的冰封。曾经将“新旭日”视为国产替代明星、慷慨给予高估值的投资者们,此刻如同受惊的鸟兽,疯狂抛售一切被视为有风险的资产。“新旭日”的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连续暴跌,短短数周内便从高点腰斩,市值蒸发惊人。更为致命的是,公司原本计划用于下一代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的增发股票融资方案,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彻底流产。通往资本输血的主要通道,被硬生生堵死。
紧接着是银行信贷的急剧收缩。以往笑脸相迎、主动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行长们,此刻电话要么难以接通,要么语气变得公事公办、异常谨慎。“风险控制”、“收紧信贷”、“确保资金安全”成了他们口中的高频词。原有的贷款额度被重新审查,续贷条件变得苛刻,新的融资申请更是石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