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能力极强。在那里站稳脚跟,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利润,都非江南可比。至于江北,”
他手指划过运河沿线,“乃是漕运咽喉,连接南北。在此设点,既可赚取利润,更能与我们的海贸、漕运布局相互呼应,巩固物流网络。”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江南模式已成功,证明了‘供销社”的竞争力。如今又有圣意默许,此时不扩张,更待何时?难道要等别人模仿我们,抢占先机吗?”
“好!我知道了。”
在苏宁的统筹下,一场南北并举的开拓大戏拉开帷幕。
京城的开拓,由周正杰亲自挂帅,秉持“低调、精准、借势”的原则。
选址尽量避开权贵云集,地价昂贵的西城和北城,也未选在嘈杂的外城。
周正杰最终在相对平民化,又有不少中低阶官员居住的东城,盘下了一处前身是绸缎庄的宽敞院落,位置便利又不算太过扎眼。
启动资金完全来自“沉鱼落雁”胭脂铺多年积累的利润,账目清晰可查,与苏宁的巡抚官俸毫无瓜葛,杜绝任何“官商勾结”的口实。
周正杰并未大肆宣扬与苏宁的关系,而是通过徐阶家族旁支子弟以及多年来在京城经营胭脂铺时积累的人脉,巧妙地打点好了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等相关衙门。
既不张扬,又确保了开业后无人敢轻易刁难。
核心货品自然是由工业空间提供,通过漕船以“南方新奇货物”名义运抵。
生鲜粮油则部分来自江南,部分尝试在京津附近采购。
店内核心管理人员和收银,自然是新一代伪装得更精密的AI机器人,它们被以“南洋归来的伙计”名义带入京城。
与此同时,江北的扩张则显得更为迅速和直接。
苏宁坐镇南京遥控,派遣得力干将,沿着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在扬州、淮安、济宁、临清等重镇同步启动分店建设。
完全照搬江南的成功经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供货。
利用初步建立的漕运物流网络,确保货物供应稳定。
在江北,苏宁的官威起到了更大作用。
各地官员皆知“大明供销社”与苏台关系匪浅,且皇帝刚刚嘉奖,无不给予方便,手续一路绿灯,地痞流氓更是望风远遁。
江北分店更侧重销售廉价的南洋米粮、基础布匹、食盐铁器等民生商品,迅速赢得了普通市民和运河力夫的好感,站稳了脚跟。
数月后,京城东城的“大明供销社”悄然开业。
没有江南那般万人空巷的喧嚣,但开业当日,店内亦是摩肩接踵。
京城百姓对于这种新颖、透明、货品齐全尤其是拥有诸多“南边新奇玩意儿”的店铺,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与热情。
一些消息灵通的低阶官员和勋贵家仆,也闻讯而来。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