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乾清宫早朝,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以往每当皇帝提出耗资巨大的工程时,总会有御史或户部官员站出来,以“劳民伤财”、“不合祖制”为由进行劝谏。
但今日,当苏宁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丹陛下的群臣时,感受到的是一片敬畏与期待。
“诸卿,”苏宁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应松铁路之便利,想必诸位已有切身体会。交通之于国家,犹如血脉之于人身。血脉畅通,则身体强健;交通便利,则政令通达、商旅繁盛,兵锋所指无所不至!”
他顿了顿,看着下方屏息凝神的臣工,抛出了第一个重大决定:“然,铁路建设,工程浩大,技术繁杂,若仍由工部兼管,恐力有未逮,效率低下。为专事专办,加快我大明铁路网络之铺设,朕决定,即日起,拆分工部!”
此言一出,底下微微骚动,但无人出声反对,都在静待下文。
“原工部,保留其掌管天下城池、土木、水利、器械制造等传统职能。而新增设‘铁路部’!”苏宁的声音斩钉截铁,“专司全国铁路规划、勘测、建设、运营及维护一切事宜!首任铁路部尚书,由原天工院院正,主持修建应
松铁路有功之臣吴徵担任!”
“不可!内官如何担任外朝要职?”
“有能者居之!诸位认为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X......“
“此事就此决定。
吴徵激动得浑身一颤,立刻出列,跪地叩首:“内臣吴徵,领旨谢恩!必竭尽全力,为陛下,为大明铺就万里钢铁脉络!”
“很好。”苏宁颔首,随即抛出了一个更令人振奋的计划,“铁路部成立之首要重任,便是即刻规划并上马应天府至北平府”之铁路干线!此路贯通南北,连接两京,其战略意义,远超应松铁路!朕要你们以最快速度,拿出方
案,招募工匠,开工建设!”
“臣遵旨!”吴徵声音洪亮,充满了开创历史的使命感。
一条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未来还将延伸至北方军事重镇的钢铁大动脉,即将在他的手中变为现实。
紧接着,苏宁的目光转向留任的工部尚书郑沂:“郑爱卿,工部虽剥离铁路之责,然担子并未减轻。”
他再次抛出新概念:“即日起,以新式钢筋、混凝土,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标准统一、宽阔平坦的‘官道”,朕称之为“公路!此公路,需能通行重型车辆,雨雪无阻,四通八达,连接各省府州县,直至重要乡镇!此乃工部
未来之核心要务!”
郑沂立刻出列,肃然应命:“臣明白!工部定当精心规划,先主干,后支线,逐步建成覆盖全国之公路网络,确保物畅其流,人行其便!”
接着苏宁又是转头看向天工院新任院正:“庞博文。”
“陛下,臣在!”一位相对年轻的官员出列跪倒在地,他是吴徵升迁后提拔上来的技术官僚。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