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的这场风波,就这样悄然平息。
朱元璋继续着力培养朱允?,新版大明宝钞重新流通,虽然新版大明宝钞比不上支票的精良,但也不再是以前宝钞那样的废纸,再加上晚年朱元璋已经杀红眼的威慑力,所以大明的各界人士都是不得不接受了。
然后一切都仿佛回到了正轨。
只有极少数明眼人才能看出,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仍在涌动。
而那个被所有人认为命不久矣的吴王,正在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属于他的时机。
洪武二十八年的寒冬,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自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后,锦衣卫指挥使蒋?权倾朝野,提骑四出,朝臣无不战栗。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针对这位权臣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腊月二十三日的深夜,东厂提督王瑾独自一人走在通往谨身殿的青石路上。
他怀中揣着一本厚厚的奏折,里面记载着足以置蒋琳于死地的罪证。
寒风凛冽,王瑾的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臣王瑾,叩见陛下。”在谨身殿内,王瑾恭敬地跪倒在地。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头也不抬:“这么晚了,有何要事?”
“陛下,”王瑾双手呈上奏折,“臣近日查获一桩大案,涉及锦衣卫指挥使蒋琳,不敢不报。”
朱元璋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讲。”
“蒋?利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包庇蓝玉余党。更甚者......”王瑾故意停顿了一下,“臣查到,他在府中私藏龙袍,其心可诛!”
“砰”的一声,朱元璋将朱笔重重拍在案上:“证据何在?”
王瑾不慌不忙地呈上各类物证:“这是从蒋琳别苑中搜出的金砖千两,这是他与蓝玉旧部往来的密信,这是......龙袍的图样。”
朱元璋仔细翻阅着这些证据,面色越来越沉。
特别是那张龙袍图样,上面精细地绣着五爪金龙,与他御用的龙袍别无二致。
“好个蒋琳!”老皇帝怒极反笑,“朕待他不薄,他竟敢有此不臣之心!”
王瑾趁机进言:“陛下,锦衣卫近年来权势过大,已经引起朝野不满。蒋?更是结党营私,其麾下千户、百户多为其心腹。长此以往,恐生祸端啊!”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王瑾小心翼翼地说,“当立即拿下蒋琳,彻查锦衣卫。同时......应当适当限制锦衣卫之权,以东厂加以制衡。”
这个建议正合朱元璋的心意。
自从锦衣卫权势日盛,老皇帝早已心生警惕。
如今王瑾主动提出限制锦衣卫,正好迎合了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