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颠沛流离,只为逃过帝国太过严苛的赋税。
云逸被拖去行刑的那天夜里,珀兰娜能从远处听得她一直在唱故乡的歌谣,自那以后,她才萌生出要把圣子献祭的真相公之于众的想法。
逃狱后,她在原来的巴尔喀什城中连夜张贴揭露真相的宣传单,结果差点再次被捕入狱,若没有一个上级奴隶收留她,她怕是真的会死在狱中。
那位上级奴隶同样因女儿被选为圣女才得以飞升,但在多年后才知晓女儿的真实遭遇,她不愿以女儿的死亡换来自己的好生活,便暗中收集历代圣子圣女的遗物和情报,联合了一部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的受害者家属,进一步探查、收集僧侣们的软肋。
在接住那位无名女子抛出的、象征入伙的橄榄枝后,珀兰娜第一次得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那在贵族眼里不配拥有姓名的女性才是反抗军团队真正意义上的先驱。
然而,这些微小的尝试仍然无法撼动根植于北垣的宗教体系和制度,在她们将僧侣们的把柄交到大理寺,试图通过法律手段予僧侣以制裁时,本就与王宫僧侣有所勾结的大理寺卿经北垣王授意,将浮在明面上的奴隶们打入牢中。
第二次走进狱中,珀兰娜惊讶地发现从前自己挖下的密道只被草草堵上,她本可以一走了之,却因无名先驱从前留下的一句话而选择暂且留下来。
“以前我就听说,牢里有很多被冤枉的同伴,所以当初第一次见到你、听你讲了以前的遭遇,我就知道,你会是一个可靠的同伴,也会是能干大事、挑大梁的人。”
那么,把思路逆转一下,她是否能在狱中觅得更加可靠的同伴呢?
在这一念头的驱使下,珀兰娜停留下来,开始在狱中寻找更多与她一样走投无路的、追求人权的灵魂。
这些孤苦无依的人之中,有的为了生存养家,偷了贵族的宝物,数月以后便是他们的死期;有的因为一时怜悯为受到不合理刑罚的同伴发声,却落得被打入牢狱“管教”的下场;有的则是因为在寺庙内的跪拜仪式中未按照规范流程祈祷,被判处落入大牢。
对于这样的同伴而言,不合理的制度本就足以引起他们质疑,他们不敢发声,实际上积怨已久。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根导火索,珀兰娜则将引线与火种一并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做出选择。
若没有这些愿意追随她的“囚犯”,珀兰娜绝不可能利用贵族意图节约修缮城墙成本的计划,顺势在修建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