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德国相比,苏黎世的一切都昂贵得让我呼吸不畅:一瓶水2瑞郎,超市里一份三明治8瑞郎,一杯普通的咖啡也要5瑞郎。我掰着手指计算,就算我每天都去端盘子,工资也无法ver基本开销。
晚上,我站在苏黎世湖边,望着湖面在余晖中闪着金光,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我来Eth,可能会被生活的高压彻底压垮。
第二天,我坐电车去了Eth Zurich的 h?nggerberg 校区。夏日的阳光透过大片玻璃洒进教学楼,映得走廊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校区在山腰上,远处可以望见白雪未消的阿尔卑斯山。
我拿着Eth IpA的硕士项目简介,反复浏览。天体物理硕士课程是和粒子物理的jra,课程设置偏向理论和高能物理研究,几乎一半的模块和粒子物理重叠。
然而,我的兴趣是行星形成、轨道演化与观测,而不是更抽象的粒子世界。Eth确实强大,但方向不对,再华丽也只是误入歧途。
我想,我已经不是高三时那个,为了物理系的奖学金放弃金融学的贫困生了,现在,我看着银行账户里的余额,至少我有了一点底气,去选择我更喜欢的专业。
回到青旅的晚上,我再次打开电脑,点开 LU unich 的录取通知书。我随之点开了他们的官网,点开课程介绍,在Advanced astrophysics和pary sce这两门的授课教室里,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prof. Iseylia wen。
我立刻点开了官网,是她,w1 professor,Iseylia wen,dphil Astrophysics,熟悉的照片,熟悉的白金色长发,我顿时笑弯了眉眼。
我记得她在Au讲台上谈论行星迁移时的神情,记得她对我说过的那句“很美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女性在科学殿堂里也能闪耀得如此自由而坚定。
屏幕的光映在我的脸上,我立刻选择了\"Akzeptieren\"(接受),支付了注册费。
我的霉运终结在和父母的最后一通电话,而好运也随之来临。
八月的海德堡褪去了夏日的燥热,秋天早早来临,我打工结束回家躺在床上,享受着难得的休息日。
我点开邮箱,本来只想随意看看,结果却看到一封标题让我几乎瞬间坐直的邮件——
Job opportunity: Research Assistant Astrophysics (prof. dr. Iseylia wen)
(工作机会:天体物理研究助理(Iseylia wen教授)
手心立刻渗出了一层薄汗。那是我一直仰望的人物,如今,她竟在LU的官网和学院邮箱里,发出研究助理的招聘启事。
我点开邮件,仔仔细细把每一条要求都读了三遍:
『天体物理相关专业背景,有出版物者、有过研究助理\/助教工作经验者优先;
非德语\/英语母语者,必须满足以下语言要求:
1.德语c1及以上水平
≥ 7.5(单项不低于7.0且阅读不低于8.0)
请于8月10日23:59前提交个人简历和成绩单以及发表刊物(包括题目、摘要、doi)到指定邮箱』
我呼吸急促,心跳声在胸腔里砰砰直响,不经意的摸索着嘴唇。那一刻,哪怕我已经在德国苦熬了三年,我还是觉得自己像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但我知道,这就是我一直等的机会。
我熬了一整夜,把自己的cV打磨到极致,又附上了成绩单和一封动机信,反复斟酌邮件用词,终于凌晨五点,颤着手点下了“发送”按钮。
八月末的午后,气温转凉,我紧闭门窗,把衬衫领子仔细整理好,对着镜子深呼吸。电脑屏幕上的teas已经开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