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得知狄国的威胁后,迅而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应对措施。
外交使者们肩负重任,奔赴与狄国暗中联络的各个小国。
其中一位使者来到了庸国,庸国此前与楚国曾有过一些小摩擦,此次被狄国拉拢,心中摇摆不定。
楚国使者见到庸国国君,言辞恳切地说道:“庸国主,您想必清楚狄国的野心。
狄国以虚假的承诺诱惑各国,妄图利用大家实现其称霸的美梦。
楚国向来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与各国友好往来,从无吞并他国之意。
若您轻信狄国,与楚国为敌,最终受损的只会是庸国的百姓和国家根基。
楚国愿意与庸国重新修好,既往不咎,并且在贸易上给予更多优惠,共同抵御狄国的威胁。”
庸国国君面露犹豫之色,说道:“楚国使者所言不无道理,但狄国势大,若我拒绝其拉拢,恐遭报复。”
楚国使者微微一笑,回应道:“庸国主不必担忧,楚国作为大国,定会保障庸国的安全。
狄国虽看似强大,但不过是外强中干。
楚国愿与庸国结成坚固同盟,一旦狄国有所动作,楚国将与庸国并肩作战,共同抗敌。
而且,与楚国合作,庸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庸国国君权衡再三,最终说道:“楚国若能以实际行动表明诚意,开放新的贸易通道,并派遣使者常驻庸国商讨合作细节,庸国愿与楚国重修旧好,拒绝狄国的拉拢。”
楚国使者将庸国的要求传回国内,楚尘果断决定答应庸国的条件,以彰显楚国的诚意。
很快,楚国与庸国重新签订友好协议,楚国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外交团队常驻庸国,积极推动双方在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与此同时,楚国使者在其他小国的外交斡旋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些国家在楚国使者的劝说下,认清了狄国的野心,纷纷表示会慎重考虑与狄国的关系,不再轻易参与针对楚国的行动。
但仍有部分国家,如鄢国和郐国,被狄国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坚定地站在了狄国一边。
在外交努力的同时,楚国的军事布防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与狄国接壤的边境,楚国军队依托地形,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连绵起伏的山脉成为天然的屏障,楚国军队在山口要道修筑了坚固的关隘,派重兵把守。
关隘的城墙高大厚实,城墙上设置了了望塔、弩台和投石车,对来犯之敌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在平原地区,楚国军队挖掘了宽阔而纵横交错的壕沟,壕沟内布满尖锐的竹签和陷阱。
壕沟之间设置了多个堡垒,堡垒内驻扎着弓弩手和步兵,相互呼应,形成交叉火力。
同时,在后方的战略要地,楚国集结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和步兵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我们要利用好每一处地形,构建坚不可摧的防线,让狄国军队有来无回。”
楚国边境防御总指挥对将士们说道。
楚国的军事科研人员也在争分夺秒地研新型武器装备,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他们在原有武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床弩。
这种床弩威力巨大,射程比普通弓弩远了近一倍,能够射粗大的弩箭,穿透厚重的铠甲和盾牌,对敌方的骑兵和攻城器械都能造成巨大的威胁。
“有了这种新型床弩,我们在战场上就多了一件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事科研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此外,科研人员还对投石车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投石车的射频率和精准度。
通过采用新的机械结构和瞄准装置,投石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射更多的石块,并且能够更准确地命中目标。
为了应对狄国骑兵的机动性,楚国军队加强了对骑兵战术的研究和训练。
他们针对狄国骑兵擅长的骑射战术,制定了多种应对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