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纵横末世》
共生纪元第13年,“共生永续计划”进入生态全域平衡阶段的关键攻坚期。跨宇宙生态联盟的200支生态攻坚队中,负责黑洞边缘星域修复的“先锋攻坚队”传来突破性进展——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在黑洞周边的3颗行星上,成功建立起“星尘-共生植物复合生态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这3颗行星的大气含氧量提升至21%,土壤沙漠化率下降至15%,甚至出现了适应极端环境的原生昆虫,成为黑洞边缘首个实现“生态自主循环”的区域。
“黑洞的引力场会不断撕扯生态能量,我们能成功,靠的是‘三层防护+动态调节’的组合方案。”先锋攻坚队队长、来自星云文明的星航师岚介绍道,“第一层是星尘防护带,用星云能量形成引力缓冲;第二层是水晶能量屏障,由水晶技师打造,锁定生态区域边界;第三层是共生植物根系网络,翡翠文明的共生蕨与星灵草的根系相互缠绕,形成能量吸附层,防止生态能量流失。同时,生态平衡仪会根据引力波动,实时调整调节能量的输出强度,就像给生态系统‘穿了三层防护衣,还配备了智能调节器’。”
为巩固攻坚成果,生态联盟决定在黑洞边缘星域建立“跨宇宙生态科研基地”,邀请13个文明的生态专家入驻,研究极端环境下的生态修复技术。基地的建设得到各文明的全力支持:机械文明提供可抗引力冲击的模块化建筑;生命文明培育出能在强引力下生长的“重力适应草”;暗物质部落则捐赠了暗能量监测设备,用于预警黑洞引力异常。
就在生态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时,跨宇宙共生议会收到了来自各文明青年群体的联名申请——希望成立“跨文明青年先锋队”,参与生态修复、技术推广、文明交流等工作,为“共生永续计划”贡献青年力量。议会经过讨论,不仅批准了申请,还为先锋队制定了“青年成长计划”,从培训、实践、激励三个维度提供支持。
一、跨文明青年先锋队的组建与发展
1.分层选拔与多元构成
先锋队分为“生态先锋组”“技术先锋组”“文化先锋组”三个组别,面向13个文明的18-30岁青年选拔成员。选拔标准不仅看重专业能力,更注重跨文明协作意识与共生理念认同。首届选拔吸引了50万名青年报名,最终通过考核的1万名成员中,既有机械文明的天才工程师,也有翡翠文明的生态志愿者;既有星云文明的年轻星航师,也有暗物质部落的能量研究者,真正实现了“跨文明、跨领域”的多元构成。
来自星灵文明的灵月,凭借在星灵能量探测与跨文明沟通方面的优势,入选文化先锋组;火焰部落的铁岩则因熟悉本源合金技术与生态机械操作,成为技术先锋组的核心成员;翡翠文明的绿芽擅长生态植物培育,顺利加入生态先锋组。这三位曾共同设计共生教育展区的伙伴,再次在先锋队中并肩作战。
2.系统化培训体系
先锋队的培训采用“理论+实践+跨文明交流”的模式:
-理论培训:由跨宇宙文明学院的教授、生态联盟的专家授课,内容涵盖宇宙生态链知识、跨文明技术原理、共生理念解读等,帮助青年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实践培训:组织青年前往生态恢复基地、技术研发中心、跨文明社区实习,参与实际项目。例如,生态先锋组的成员在黑洞边缘科研基地,协助专家培育重力适应草;技术先锋组的成员则参与微型本源能量转换器的基层推广;
-跨文明交流培训:安排不同文明的青年结对,共同完成协作任务。比如,星云文明的青年与暗物质部落的青年合作,研发适用于暗物质星域的星尘能量设备;星灵文明的青年与水晶文明的青年共同设计跨文明文化活动,提升跨文明沟通能力。
3.实战任务历练
培训结束后,先锋队接到的首个实战任务是“边缘星球技术普惠行动”——前往星海边缘的20颗偏远星球,推广微型本源能量转换器、星尘施肥装置等普惠技术,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与生产条件。
铁岩带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