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李白有些惊喜。
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以这种方式上了一回天幕。
一下子,让李白的名头在大唐更盛,连田间地头的一些劳作的青年,都能够吟诵上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懂不懂暂且不论,反正天幕说的大诗人的诗,还是俺唐朝这个时候的,怪厉害来。
大宋。
一些文人正相互讨论着。
“天幕说了,看样子写美人也容易上天幕啊。”
许多想出名的文人们,又无法做到高官,写诗词如果能上一回天幕,似乎是最容易的事情。
“可是写谁呢?没有灵感啊。”
“走,兄带你去一趟醉香楼,保证你回来,一定有灵感!”
……
“来一个,耆卿,我有预感,天幕日後必会讲到你的词!”
“到时候,苟富贵,勿相忘啊!”
“哈哈哈哈……”
柳永的好友正陪他一起在青楼喝酒。
被逼无奈的柳三变只好答应。
“身材儿丶早是妖娆。算风措丶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丶占了千娇。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销……”
【也因为这三首诗,民间涌现出了一些关於他们情缘的小故事】
【如——有一次,李白在宫中为杨贵妃作画,画了一幅《牡丹亭》】
【李白将画递给杨贵妃,说:“这是我为娘娘画的《牡丹亭》,寓意娘娘是天下第一美人,如同牡丹花一般绚烂夺目。”】
【杨贵妃接过画,看了看,笑了笑,说:“这幅画很美,但是我觉得还少了一样东西。”】
【“少了一个能够陪我在牡丹亭里的人。”说完,她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李白。】
【李白心中一动,明白了。他忙又画出了一个男子的身影。杨贵妃接过画,看到画中的男子正是李白本人。她心中一喜,又有些惊讶。】
【後来李白离开长安后,写下了《送杨贵妃上扬州》一诗:】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大唐。
杜牧:“???”
杜牧满脸问号的看着天幕上那诗词。
“这前两句不是我写的吗?什麽时候成李白的了,怎麽还和高适的诗混一块了?”
“这也不是李太白写的啊。”
李白看着天幕,嘴巴张的老大,刚刚的笑意从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疑问以及一阵阵的恐惧感。
“这天幕不要乱说话啊!”
“会害死人的知不知道!”
“那可是皇帝的女人!”
“还是个昏君皇帝!”
本来就对唐玄宗没啥好感的李白,看到他日後的操作,更加讨厌了。
但是,可万万不想因为这子虚乌有的事倒霉。
大汉。
刘邦也是纳了闷了。
“这唐朝的小娘们到底长得有多好看?这麽多人喜欢?”
“难不成是和那妲己一般,是狐狸精变得?”
“真是一点儿定力都没有。”
话虽如此,但是吕雉却只是撇了撇嘴。
“什麽变的不好说,但是你刚刚看天幕上那後人演的杨玉环,眼睛都看直了,也没好到哪去。”
刘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朕只是看看。”
“我看你是羡慕坏了吧。”
闻言,刘邦摇了摇头,不愿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道:
“这也只是小事,归根结底,也是他李隆基没有做好皇帝,不然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