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息并不少。
也让许多朝代的观众们意识到了问题。
大唐。
“三年啊。”
“可并不短了。”
并不赞同天幕上所说的短短三年的说法,李世民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初自已十几岁起兵征战之时。
“大业十一年时,隋朝局势尚未完全恶化,可大业十三年恐怕就已经无可挽回了……”
“战机稍纵即逝,莫说两三年,到了关键的时候,就是两三个时辰,都有可能决定国运。”
李世民并不为明朝感到惋惜,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这用了又关,关了又用,用了再怀疑的行为……
不过,这孙传庭的忠君爱国思想,倒是让李世民感到十分不错。
“是个忠臣良将,就是可惜了……”
从不嫌弃自已手下人才多的李世民有些羡慕。
“也不知晓这位先生表字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人物想要用上些敬称的李世民不想直呼其名,却并不知晓他的表字。
大秦。
嬴政对于这些兼并土地的事情感触明显不如后世王朝的皇帝深刻,毕竟后面两千年的土地制度,从他这里才算是刚刚确立。
“三年……”
反倒是,这简短的数字和不过转瞬即逝的时间,让他提高了警惕。
几乎是一瞬间,就又想到了自已大秦的国运。
“我大秦自建国以来,数百年历史,便是从自孝公开始算起,也是历经数代努力,方才一统天下……”
嬴政叹了口气,虽然自从他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算起,直到灭掉六国,只用了短短十年。
可其中却包含了秦国历代先君的努力。
三年……
对于嬴政而言,太短太短。
对于秦国来说,一个长平之战,便足足打了三年。
“三年时间,却足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彻底走向彻底崩塌。”
通过明朝的事情,嬴政似乎也意识到,自已大秦可能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策一旦出现问题,像这样的农民造反可能会波及全国……”
“粮食……”
“不知晓朕派遣去占城寻找稻种的使者走到哪里了?”
自从天幕之前讲述过高产水稻的事情,嬴政早就对此念念不忘。
想来,如果他能够找到并推广高产的稻种,粮食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吧?
正如天幕上的孙传庭所说。
人心就是粮食。
“我大秦法律严苛,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人造反的。”
对于自已制定的法律,嬴政还是很自信的。
秦法严苛又详细,轻罪重罚,多用连坐。
例如……
见死不救者,罚两副盔甲。
成年男丁无故嚎哭,送官府。
摘取他人桑叶,服役一月。
乱丢垃圾,黥刑(脸上刺字)。
同时鼓励民间相互揭发,这样子……应该不会出现像李自成这样造反成势的,毕竟在他刚刚造反,甚至还没有造反的时候,就应该已经有人揭发了才对。
所以,嬴政很好奇,他大秦究竟是发生了些什么。
总不能也是这农民造反吧……
那汉高祖刘邦,又是从何而来的。
一说起刘邦。
嬴政就不禁在心中暗骂两声。
“这些个废物,这点事都做不好,这都多久了,半点儿这刘邦的消息都没有。”
大汉。
刘邦看的可惜。
“这孙传庭倒是个文武全才。”
“领兵、查账、杀伐果断。”
“也算是能文能武了,怎么就这般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