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疑兵惑敌,伏杀挫锐
寒风凌冽。
尤其在谷道之中,更是如此。
可熊廷弼却浑然不觉,他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局势:
若此刻让士兵们列阵迎敌,摆出御敌的架势,以努尔哈赤的老辣,定会从阵型规模与布防密度中看出破绽。
一万兵马的排布,终究撑不起主力拦截的场面。
一旦努尔哈赤识破这只是迟滞之师,后果不堪设想。
那老狐狸定会立刻集结精锐,以雷霆之势强攻红河谷,凭借两倍有余兵力的优势,不出一日就能撕开防线。
到那时,别说为抚顺攻城争取时间,这一万明军恐怕都要沦为刀下亡魂,连带着整个辽东战局都将陷入被动。
“为今之计,只得弄险了!”
熊廷弼猛地抬头,眼中的犹豫被孤注一掷的决绝取代。
他想起年少时读过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空城退司马懿、张飞长坂坡疑兵之计退兵的典故。
此刻虽无西城的城墙作依托,却可借红河谷的地形与军中仅有的条件,演一场虚实难辨的戏码。
“传我钧令!”
他转身对着身后的亲卫,说道:“从军中挑选五千精锐,每人配足弓箭与火铳,即刻隐蔽到谷两侧的松林里,务必藏好身形,没有我的军令,哪怕是看到建奴兵冲到眼前,也不许擅自露头!”
亲卫刚要应声,又听熊廷弼补充道:“剩下的五千人,全部去砍松林里的枯枝,每十根捆成一束,拴在马尾上。
分成二十个小队,在谷内的开阔地带来回奔驰,速度要快,动静要大,务必搅起漫天尘土,让谷外看起来像是有几万大军在此集结!”
指令刚传完,他又指着谷口的空地:
“再让人用松木搭建一座高台,要丈高,能让谷外清晰看到台上动静。
取十面战鼓搬到台上,另外找两个伶俐的童子,换上干净的小兵服饰,捧着鼓槌站在台侧。
让五百人加战车,列阵台前,半个时辰内,必须全部办妥!”
“经略公!”
听完熊廷弼所言,亲卫脸色瞬间煞白,连忙上前一步,声音却满是担忧。
“这太危险了!努尔哈赤可不是司马懿,他征战一生,向来以狠辣果决著称,万一他不吃‘缓兵之计’这一套,直接下令攻谷,咱们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啊!”
周围的几名参将也纷纷附和,眼中满是焦虑:“是啊经略公,不如咱们退而求其次,派小队骑兵袭扰,主力且战且退,好歹能多拖些时间!”
熊廷弼抬手打断众人的劝说,目光扫过一张张担忧的脸,语气沉稳却掷地有声:
“退一旦后退,努尔哈赤更会断定我们心虚,只会加速追击!至于空城计,你们放心,我还有后手。”
他熊廷弼,在此处摆疑兵之计,可不是来送死的。
“快去找找,军中可有琴瑟之类的乐器我要在高台上抚琴,效仿诸葛孔明,以镇定姿态惑敌。”
亲卫虽满心疑虑,却不敢违抗,转身快步离去。
半个时辰后,高台如期搭成,松木搭建的台子笔直矗立在谷口,十面战鼓并排摆放,鼓皮在寒风中微微颤动,两个童子穿着崭新的小兵服,手捧鼓槌站在台侧,小脸紧绷,眼神里满是紧张。
可乐器的事却出了纰漏。
负责寻觅器物的亲兵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怀里抱着一堆铜制器物,有唢呐、铜锣、号角,还有几面腰鼓,却没有琴瑟。
他只好苦着脸禀报:“经略公,军中只有这些指挥用的通讯乐器,琴箫之类的雅致物件,别说带了,连见都没见过啊!”
琴瑟之音被称之为靡靡之音,被军中禁用,找不到也正常。
熊廷弼脸上有着失望之色。
可惜。
不能似诸葛孔明那般大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