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缓缓滑落,滴在金砖地面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朱由校在心中盘算着:再过些时日,待暑气更盛,或许该移驾西苑理政了。
想到西苑,他眼前不由浮现出太液池的粼粼波光。
仁寿宫临水而建,畅音阁更是三面环水,清风徐来时,定比这乾清宫要凉爽许多。
若是能在那里批阅奏章,想必连思绪都会清明几分。
思绪飘忽间,一个荒诞的念头突然闪过——
“若是有空调就好了.”
这个来自后世的念头让朱由校不禁莞尔。
穿越至今,他最怀念的竟不是手机电脑,而是这看似简单的制冷神器。
想象着冷风徐徐送来的惬意,再对比眼前闷热的现实,朱由校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他是无福消受了。
不知道要爬多久的科技树,才能在大明发展到制作空调的地步.
“陛下”
魏朝小心翼翼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
朱由校收敛心神,接过那封火漆完好的密折。
指尖触及纸张的刹那,他神色一凛,方才的慵懒之态尽数褪去,眼中只剩下帝王的锐利与专注。
“备墨。”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整个东暖阁的气氛为之一变。
侍立的太监们立即屏息凝神,魏朝更是快步上前,亲自研起朱砂。
殿内只听得见冰鉴融化的滴水声,和墨块与砚台摩擦的沙沙声响。
朱由校缓缓展开密折,目光如炬。
这一刻,什么暑热,什么空调,都被他抛诸脑后。
此刻在他手中的,或许就是关乎江山社稷的重要讯息。
朱由校缓缓展开密折,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神色渐沉。
陈奇瑜的奏报条理分明,先言天津三卫之弊。
天津三卫军纪涣散,兵额虚报,军械朽坏,更有甚者,卫所军官竟与地方豪强勾结,私贩军粮,克扣饷银,致使兵无战心,民有怨言。
所幸在赵率教、祖大寿等将领的协助下,以雷霆手段整肃军纪,该斩的斩,该革的革,短短数日便稳住了局面。
再看天津水师,更是触目惊心。
战船年久失修,能出海者不足三成;兵员缺额过半,余者多为老弱;军饷拖欠经年,士卒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