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那里。
板车有什么好看的,就那点粗粮和红薯,抬头就瞅到了,谁敢偷真偷了他们的粗粮,分分钟钟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土匪。
粥厂开设了那么长时间,官府和那些富家大户几乎都是做做样子。
哪想到这三四天一波波的难民,像是八辈子没吃过饭一样。
将他们仓库里陈年粮食差不多吃去大半了,这几天不管是蒸馍还是煮粥,一刻都不能闲着,丫鬟小厮们也都给累狠了。
这会看到周家庄这伙人,一个个双眼冒光的跑过来,施粥发馒头的丫鬟小厮,个个都苦着个脸。
哎!又要忙了!半个时辰前刚送走了一波,这又来了一波,熬到天黑还有好几个时辰呢!
要说周家这伙人,逃难这几个月下来,可是涨了不少知识,跟一般难民那绝对不一样。
比如,周三郎停在粥棚前,眼瞧着桶里的大米粥冒着滚滚热气,粥香混着水汽扑面而来,米粒颗颗分明,显然刚从灶上挪下来没多久。
再看草棚后头,丫鬟婆子们忙得脚不沾地,和面的力气大得案板咚咚响,蒸馒头的蒸笼盖掀开时,白汽 “腾” 地往上冒,连擦汗的帕子都攥在手里。
他心想,这准是刚送走一伙难民,连灶火都没凉,就赶着准备下一波的吃食了。
他一手一个滚烫的馒头,也顾不得烫嘴,趁着暄软几口就噎了一个馒头。
两个馒头下肚后,肚子里有点儿食了,他和发馒头的婆子说道。
“婶子,你们是不是人手不够啊?我们看你们挺忙活的,要不俺们吃两口垫个底,给你们搭把手吧?”
那婆子抬头瞅了眼周三郎,目光在周家庄人身上一一扫去,本就累的细汗直冒的额头,此时豆大的汗珠子都冒了出来。
周三郎顺着他的视线,也看向了扫视了众人一圈。
窝霍!好家伙,七八个粥棚,刚端上木桌的蒸笼,滚烫的馒头才出锅,一人三五个,瞬间蒸笼就空了。
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龇牙咧嘴地咬一口滚烫的馒头,在嘴里哈口冷气,三两口就噎了一个馒头下肚。
别人就不说了,单是他婆娘孟彩萍,一手两个热馒头,吃的头都不带抬的,管它有多烫嘴,哪怕烫出燎泡,都阻挡不住她吃馒头的热情。
他家的娃,三山、四山和四花,一排溜站在他媳妇身前,脑袋不比馒头大多少,一人抱着一个大馒头,烫的小手通红,也没耽误小家伙们,一口接一口啊呜啊呜地狂个啃不停。
更别提冯宇那帮汉子和保卫队壮劳力,三口一个馒头都是慢镜头。
就这吃饭的速度,确实难为蒸馍的丫鬟婆子了。
周三郎顺着那婆子的视线瞅了一圈,也就高家、林家和周言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