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北玄。
这个问题,看似在问李北玄,实则也是他们二人此刻心中,正在激烈权衡的核心议题。
他们也想听听,这个总能冒出惊人之语的年轻人,对此等大事,会有怎样独到的见解。
然而,李北玄听完李道正的叙述,却并没有立刻回答。
只是微微垂下眼帘,大脑则飞速运转起来。
李道正讲述得非常详细。
从楚国民怨、武勋异动到边境军队的异常调动,都讲的十分清楚。
脉络清晰,信息量充足。
通过李道正的讲述,李北玄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楚国目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但这一切,其实并未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毕竟,当武国利用痘苗条约,对楚国进行全方位打击时,就注定了楚国国内矛盾,会急剧激化,孙无须的统治基础必然动摇。
而那封可能已经在路上的国书,其内容,也无非是乞援或做出更大让步。
这是弱势君主,在危机下的典型反应。
所以,此时问题的核心似乎很直接。
武国该怎么办?
是拉孙无须一把,还是顺势推倒他?
然而,当李北玄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三人时,心中却升起一丝异样。
赢世民和杜玄龄这两位大佬,虽然看似在专注地等待他的回答,但他们的眼神交流,却过于平静,甚至带着一种早已了然于胸的审视。
而自家这位便宜老爹,虽然脸上挂着看似随意,鼓励他畅所欲言的笑容,但那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如同老狐狸般的狡黠和考校之意。
这气氛……不对劲。
毕竟,如果这真是一个需要紧急决断,悬而未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赢世民和杜玄龄绝不会是这般近乎看戏的姿态。
以他们对国事的重视程度,此刻更应该是在激烈讨论、权衡利弊。
而不是好整以暇地,等着听一个年轻晚辈的高见。
除非……他们心中早已有了倾向,甚至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的方略。
而李道正的这个“考考你”,更像是一场临时起意的面试,是想看看他李北玄,对这等复杂国际局势的判断力,能达到什么水平。
想通了这一层,李北玄微微勾了勾嘴角。
随后,拖长了音调,吊儿郎当道:“爹,你这就不地道了,在这儿给我下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