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急的直跺脚:“看这帮大臣,今天是不对目的誓不罢休,您赶紧进去吧!
陛下快坚持不住了。”
“嘘!”
路朝歌又一次做出了禁声的手势:“别急,我大哥还能坚持一会,我得先听听他们说的什么,要是就这么冒冒失失的进去,最后不但帮不上忙,没准还弄得自己灰头土脸的,这就和战场上打仗是一个道理,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急躁只会让你失败的更快。”
听了差不多一刻钟的功夫,路朝歌对双方说的什么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虽然知道对付这帮读书人不容易,但是该站出来的时候就必须站出来了,李朝宗是真的快扛不住了。
给曲灿伊使了个眼色,曲灿伊心领神会,扯着脖子喊道:“殿下到……”
随着曲灿伊这一嗓子,所有人看向了大殿外,路朝歌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李朝宗看到路朝歌来了,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孤军奋战的滋味可不好受。
更何况,两个人都已经商量好了应对之策,只等时机成熟,李朝宗说出那句话,估计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好热闹啊!”
路朝歌进了正殿的第一句话:“这修建皇陵的事,何必那么着急呢!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季,何必急于一时呢?而且陛下也不是说不修,就是过两年之后再修,那时候,咱大明国富民强,也能抽调更多的人手来专心修建皇陵,现在咱们的主要目标,不是要让天下百姓吃饱饭吗?更何况,长安城扩建在即,虽然从倭国抓的青壮会陆续抵达,但是也仅仅只够对长安进行扩建,若是这个时候再同时修建皇陵,那可就是劳民伤财了。”
路朝歌的切入点就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倭国青壮三十万确实有这个数,但是也不会一起抵达,会陆陆续续的抵达,而这些人都是要放在长安城外城的扩建之上的,可不会调往其他地方,所以这人手不足绝对是个好借口。
“回殿下的话,人手问题已经解决了。”
工部尚书邴良弼起身说道。
“啊?解决了?”
路朝歌看了一眼邴良弼,又看向了李朝宗,这之前没说啊!
“是。”
邴良弼说道:“前些时日,陛下已经同意从倭国在抓十万青壮回来,这十万青壮就足够修建皇陵了。”
听到邴良弼的话,路朝歌猛的看向李朝宗,李朝宗一个劲的摇头,那意思是他没干过这事。
这一下,路朝歌的眼神顿时变的凌厉起来,有些事可以商量,有些事可不能商量,打着李朝宗的旗号给前线的大将军下达命令,文不掌军武不干政真成笑话了。
“邴良弼,我什么时候说那十万人是抓来修皇陵的了?”
李朝宗想起来了,当初邴良弼确实来找过他,说青壮还是不太够用,希望陛下可以下令给在倭国领兵的徐文泽,让他再抓十万青壮回来。
当时,李朝宗也没多想更没多问,扩建长安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且已经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了,既然人不够用那就在抓一些倭国青壮就是了,反正有这个条件,倭国人随便抓,不用白不用,他就给徐文泽下达了军令,然徐文泽多抓十万人回来。
“陛下确实没说。”
邴良弼说道:“此事确实是臣的疏忽,没与陛下说清楚,臣愿意受罚。”
刚刚还眼神凌厉的路朝歌眼神瞬间又变了回去,玩点小心思无所谓,只要不是他想的那样就可以,而且这命令确实是李朝宗下的,不管是不是邴良弼没说清楚,命令确实是出自李朝宗之手。
路朝歌知道,这人手不足的办法是肯定行不通了,他不可能让李朝宗收回成命,军令从来不是儿戏,绝对不能朝令夕改,一旦开了这个头,那接下来的事可就多了。
“既然人手的事解决了,那银子呢?”
路朝歌说道:“国库可不算充裕,这个时候还是要留下一大笔银子的,毕竟统一在即,要用银子的地方有很多,不管是晋州那边还是未来泉州那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银,这可都是钱,现在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