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少数几个平日里就品行不端、欺男霸女的,或者是从来不把小小女子放在眼里、随手就能打杀几个奴婢的,因而针对女子所做过的恶事有点多,一时之间倒还无法断定就是反对女子科举惹的祸。
所以倒是先在其他地方采取了些补救措施,等到夜里再看看效果,若是仍然还会继续做同样的噩梦,那就说明没找对原因,再去尝试从其他方面入手。
这么一桩桩一件件的轮流尝试下来,也总会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一天,于是发现只要不再反对自家的姑娘参加科举,就不会再做同样的怪梦。
于是没过几天,原本加诸在众多贵女身上的压力全都不翼而飞,原本坚决反对她们参加科举的家主们,突然莫名其妙的让了步,虽然没有明面上对她们表示支持,但私底下却做了不少心照不宣的小动作,欲盖弥彰的表示这些贵女们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吧,家里的人虽然不至于提供帮助,但也不会再从中作梗。
对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贵女们来说,有这样的态度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没有了家人所给予的诸多心理上的压力,她们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接受梦中名师的指点,不管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都不至于像前段时间那样坐卧不宁,陷入焦虑之中了。
不过她们也感到甚是奇怪,之前家里人还坚决反对她们继续参加科举考试,怎么短短几天的功夫,态度就完全转变了过来?
然而面对她们的询问,向来严肃古板的父亲或祖父,脸上却竟然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虽然说了几句诸如“其实你也不容易”“我终究是疼爱你的长辈”“思前想后,终究还是要给你一个上进的机会”之类的话,但不难看出其实都是掩饰之语,并非他们改变心意的真正原因。
既然问不出个究竟,贵女们也就把心里的疑惑暂时搁置一边了。
毕竟之前因为家人的阻挠而耽搁了不少学习的功夫,现在难得家里人改变态度,自然要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再过不久可就是院试的时间了呢。
时间在黛玉和众多贵女们的刻苦攻读之下悠悠而过,暑气渐渐消退,秋风卷起了一地的清凉,转眼便到了院试的时间。
还是差相仿佛的流程,只是考试地点和主考官发生了变化,而有资格参加这次考试的,也是全省优中选优的英年俊才,其中少数几个,还是与黛玉、三春等人相识的同年。
京城的考场仍然做了特别的布置,专门为黛玉等人隔出了女子考场。
考试的过程也无需多说,黛玉仍然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交卷离场。
没多久,考试成绩便被公布了出来,黛玉又取得了院试的第一名,算是拿了个正儿八经的小三元。
其他贵女则是有些人落选,但是最后杀出重围,取得了下一次乡试资格的仍然有十几位之多。
消息传出,京城周边又是一阵哗然。
读书人自然免不了或在嘴上或在心里骂骂咧咧,既看不惯黛玉等女人抢了一众男考子的风头,又抱怨与贵女们同场考试的那些男考生个个都不中用,竟然轻而易举的让女子夺取了小三元的荣誉,却叫他们这些心高气傲的士子们的脸面朝哪里放?
至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身份,甚至在朝堂中为官作宰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越发觉得黛玉等人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把尽快将她们打压下去当作了短期内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方面是因循守旧的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黛玉等人的出现,竟然让这些文武百官、世家大族的家中女眷,暗戳戳的也起了些不该有的念头。
天下间受过教育的女子,又何止黛玉动员起的这区区几十个贵女?
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闺阁英才仍然韬光养晦,隐藏于深闺之中,她们的才名顶多在小范围内私下传播,作为将来相看亲事、挑选佳婿的一大筹码罢了。
然而,向来循规蹈矩、唯父兄之命是从的这些女子,见到黛玉等一众贵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