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冻雨现象,但却连环嵌入了好几个拆字组合:冻是东两点,洒是西三点,两人土上为坐,日月在一起便是明。
这些拆字组合还能形成严谨的诗句之意,这样的上联,对于熟悉汉字的宋人都嫌烧脑,更不要说这些在辽国成长的士人了。
所以,在帐内侍从们将备好的纸笔分送到众人面前的案上时,竟然没有一人能够立即取笔写字,都在苦苦思索,唯有秦刚例外。
也不是他曾见过这个上联,而是来自现代的他,曾经系统地学过汉字的造字六法,其中的“指事、会意”两类便极易用于拆字对子。他就曾总结过“嵩山高,泗水四,闲看门中木,思念心上思……”等等大量可拆可组合的字词。
所以,就算是临场发挥,先是找到一些合适的字词,再对它们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于是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下联,却也顾不上注意其他人,直接提笔,刷刷刷地写了下来。
在秦刚看来,自己写的这个下联,也谈不上有没有文采,不过就是对准了上联的拆字格式而已。在他眼中,所有的拆字对联都只是不同的文字游戏,他也就是冲着拿个及格分下笔,早提笔、早交卷。
只是,当他写完了抬头,才发现周围起码一大半的人都还没能动笔,而自己如此之快地完成,也就成了大家聚目的焦点,尤其是在他身边更为惊讶的李处温。
一旁的侍从却是不管这些,一看到有人完成,便就过来收走答纸,并交给了出题的韩祭酒。
韩尚见这人写得极快,也就没有什么期望,接过后先放在桌上。在回头请示了一下天祚帝与公主的意见后,才回头慢条斯理地打开答卷。只是不看不打紧,一看便就惊住了。
上联:冻雨洒金帐,东两点,西三点,两人土边,坐等日月明。
下联:切疆分诸王,横七刀,竖八刀,身折言里,誓表中心忠。
韩尚的震惊其实不能怪他,一则他虽为辽国大儒,但对汉学的研究实在落后中原太多;二则此时之人普遍没有后世对于汉字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无法理解有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出如此刁钻复杂的对子,关键还能对得如此严丝合缝,令他挑不出一丝毛病。
韩尚的反应自然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虽然大多数人还在苦苦琢磨自己的答卷,但是李处温却更关心韩祭酒看了后的表情,看到他眉眼的急促变化,不由地心中暗喜:韩祭酒能够如此鄙视,一定是这徐三武夫的对子实在难以入眼!
天祚帝在其背后,没有看出什么,但是侧面的公主耶律延寿却是瞧得真切,便叫自己的贴身侍女过去索要这份答卷一看。
韩尚立即递出并道:“老朽实在惊讶,这才有所失态,有请殿下鉴赏评定。”
耶律延寿虽是契丹人,平时更喜骑马游猎,但也对汉学诗词无比热爱,这才有了此次诗会之提议。她接过署名为徐三的这份答卷,待得看完了之后,也是是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内心的感受、难以言喻。
在这样的寒天,倒在茶盏里的茶水尚还温热,就能挥毫写出如此工整的下联,可见此人的文字功底无比深厚。
“这位徐三,是否就是皇兄说过的那位文武双全的东北路统军使?”耶律延寿低低地问向身边的侍女,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她的眼睛不由地投射下去,在秦刚身上多停留了几下后收回来,再次轻声询问,“就是传出成安公主想为他而悔婚的那人吗?”
同样是肯定的回答。
“哼!对子不错,文采想必是有的。只是此人的身板……这‘神枪三郎’之名,怕还是军中手下卖命给他捧出来的吧!”
侍女却极明白自家公主的心性,她若是没理硬挑某人毛病,就说明公主已经有心看上对方了。于是便微笑着站在一边不语。
之后陆续开始有人递交出自己的下联,只是交到韩尚手里后,老祭酒偶尔看向公主时,也是明确传递出“没有更好的”之意。
半炷香燃尽,还有实在交不出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