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便回到车上,买票,找座等等。
许大海没坐其他座位,而是坐在客车靠前的中间部位,这里是个大台子,面积比普通座位大多了,坐三四个人都绰绰有余。
下边儿是散发热量的发动机。
所以坐在上边儿,简直和坐在自家炕头儿上似的,这大冬天的,有这么个“宝座“,别提多爽了!
他也不求得到回应,直接扒拉了一下许大海的胳膊:
“小四,有零钱不?我去买包烟。“
许大海掏掏大衣的兜儿,抽出一张5块的递给他:“别走太远了,当心迷了路。”
“我就在前边儿买,几步道儿。”
老爹许厚田开心的接过钱,步履匆匆的去买烟。
望着他的背影,小娟儿嘀咕:“咱爹真是嗜烟如命。”
公共电话,一毛五一分钟。
排到许大海后,他进去拨号儿,给家里打了过去,王秀秀正和小婷子在吃午饭呢,很快就接通。
“在哈尔滨注意安全,没啥事儿,就早点儿回来。”
“嗯呐,待会儿告诉小婷子她奶奶和太奶她们一声,就说我们到哈尔滨了,别让他们惦记着了。”
挂断电话。
许大海刚走出电话亭,发现老爹许厚田正大步从前边儿走来,满脸喜色。
“爹,啥事儿这么高兴啊?”
姥姥家。
妗子满脸笑容的抓着三嫂杨霞的手,不断夸后者俊。
热情的让后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还是老妈帮她解了围,喊着妗子帮忙切肉。
“来了来了,小霞,来,吃冻梨。”妗子把一个泡好的黢黑冻梨,塞到三嫂手里,之后边脱掉棉袄,边往外走:
“我先去做饭,你在屋里坐会儿,待会儿咱再唠。”
中午摆了两桌儿,除了两桌菜肴外,还煮了一些饺子。
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一直到下午三点多,众人才返回许家屯儿。
时间匆匆,过了正月十五后,屯子里的鞭炮声一下子少了很多,这个年基本就算是过去了。
三哥三嫂,在正月十六动身返回燕京。
而二姐许梅,六妹许娟两人,则是在正月十七这天,要动身去哈市念书。
小香抱着二姐许梅的大腿,很是不舍,小脸皱巴巴的想哭。
二姐许梅也相当难受。
许大海看到这一幕,不由道:
“要不把小香也带去哈尔滨?我想想办法,给她就近找个学校念书,再租或者是买套房子,每天都能见面儿。“
在1990年,哈尔滨的商品住房还没兴起,但毕竟是一座大城市,人口众多,只要愿意花钱,想买套房子还是不难的。
至于入学,可能困难一点儿,不过事在人为嘛,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要是最后实在没办法入学,再回来也可以。
二姐许梅一下子犹豫起来,摸摸小香的帽子,最后还是道:“在家念书,有你们在呢,又有小花,小婷子和她玩儿。
她还小,要是把她带去哈尔滨,一下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我怕她适应不了,我还要去上课,也没太多精力经管她。“
二姐许梅虽然念的是成人大学,但更懂得人生的艰难,明白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相当刻苦。
六妹许娟之前私下里和许大海说过——二姐许梅虽然没她聪明,但论学习的认真和勤奋,十个她也比不上二姐。
当时许大海就给了她一个脑瓜崩,什么叫二姐没她聪明?
“其实在家念书也挺好的,肯定不会受欺负,行了,时间不早了别晚了点儿。“
许大海,老爹许厚田两人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在老爹后座的筐子里,绑上绳子,系紧一点。
之后许大海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