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成林的媳妇儿笑着道:“不容易看出来吧?这是芫荽的根儿,腌好了,放上一点香油一拌就能吃了。”
“芫荽的根儿?我还是第一回吃到这种东西啊。”
……
如果是骑着二八大杠去白甸子乡,根本就不用起这么早的,但是现在荣成林要赶着牛车过去……
不仅许大海有点困,荣成林更困。
“走吧,路上慢着点儿啊。”荣成林的老婆穿着花棉袄站在门口,喊着:
“那两包点心,两包饼干别忘了留在我娘那院儿。”
“忘不了的,外边冷你们回屋去吧。”
荣成林和许大海坐上了牛车,一挥鞭子,老黄牛载着他俩和一千多斤的粮食,慢慢的朝着村外走去。
等出了屯子,爬过一个大坡后,没过多久就上了松江河岔道。
穿着厚棉袄,带着狗皮帽子的许大海缩在装粮食的麻袋旁边,两条腿也收到了车架上上边。
冬天早晨的风是真凉啊。
就像是刀子一样。
很快他的鼻子都没知觉了,彻底冻麻了。
刚出来的太阳红彤彤的,个头很大,光芒并不炙热,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红色的大锅盖一样。
阳光照在银装素裹,一片洁白的林海雪原上,新的一天又到来了。
荣成林很高兴,笑着道:
“小海,我和你说个事儿,就今年夏天,我在咱们现在正走着的这条河里边打着一条大鱼!120多斤!”
“啊?啥鱼啊?”
“大鲑鱼!大黑头鲑,别人也叫他哲罗鲑!”荣成林非常高兴,想到把大鱼逮上来的情景,现在还激动的浑身发抖。
他喋喋不休,唾沫乱飞的说着当时的刺激场景,语速相当快。
许大海也有些羡慕。
他了解荣成林的为人,这种事情对方并不会说谎。
哲罗鲑是“三花五罗十八子”中的一种,是一种名气很大,肉质鲜美,非常好吃的一种冷水鱼了。
120多斤的哲罗鲑,能逮住一条都值得吹好几年了,甚至老了的时候都能和孙子再念叨念叨。
“鱼呢?”
“卖了啊,偷摸儿的卖的。”荣成林压低声音道:“我都没敢声张,就怕谁眼红再把我给告了,现在不是打击投机倒把吗?”
“卖了多少钱啊?”
“82块钱!”荣成林非常得意,82块钱,比很多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高了。
“我没敢去咱们乡街里,害怕遇见认识的人。我当时想的就是要悄悄的卖,千万不能让人知道。
所以我坐船去了白甸子乡,把鱼卖给开餐馆儿的了,他可喜欢买了。”
太阳即将落山,凉风渐起,不少屯子里的妇女开始喊自家孩子回家了。
许大海蹬着二八大杠,一路猛骑来到了乡里边,等他到了大富旅馆,从小伙计吴文那里知道,老吴正输液呢。
“老吴咋了?生病了?”
“嗯呐,发高烧!今天高烧已经退了不少了,前几天才厉害呢。”
吴文穿着破旧的军绿大衣,他瞄了一眼挂在后座上的车筐,看到里面的兔子,沙半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说乡里大集那一天怎么没瞅见老吴呢。”
“就是那一天早上发的烧。”
吴文带着许大海去了后面的房子,打开门进了屋,只见老吴正躺在炕上,盖着被子哼哼着呢。
两只眼的眼皮肿的厉害,变成了两只大眼泡子,嘴唇发白,就像是纵欲过度了一样。
“老吴,你没事儿吧?平时不是挺壮实的吗?”许大海确实很惊讶,怎么老吴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呢。
“哎哟~哎哟~谁呀?是许大海啊?”
老吴感觉眼皮沉的很,艰难的睁开眼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