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这边走亲戚,顺便寻找商机的时候得知了这边红参的价格。
回去再和老家那边的红参价格一对比,大有可为啊!
当然,秋天的时候才会起参做货呢,所以一直等到秋天他才开始大批量的买红参。
而且东北这边政策比较严,民营经济不活跃,他们还要非常小心。
至于他一个浙省人,为什么二姨两口子是东北人,这当然和建国初期,北边对华夏进行多个大型项目援助,华夏自己也从全国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年轻干部奔赴东北有关。
这年代的东北是移民流入地区,找一找,能在这里找到各个省份的人的,这并不稀奇。
当然最多的,还是鲁,冀,晋,豫几个省过来的移民。
聊天中,杨寒又说了一件劲爆的事儿——君子兰在省会常春市已经彻底的涨疯了!
说起那个场景,杨寒都感到有些害怕,他狠狠的抽了一口烟,缓缓说道:
“品相好一点儿的君子兰都已经涨到3000块钱一盆儿了,是的,你没听错,就那么一小盆儿啊,就值3000块钱!
而且品相最好的那一小撮儿,单盆儿都过万了,我的妈呀,一盆花就是一个万元户。”
杨寒的几个小兄弟也全都附和着,全说君子兰太贵了,理解不了等等。
许大海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回事儿。
只是他家是农村的,信息流通的没有城市那么快,而且不仅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所以还不知道这件事儿。
“杨寒,你们几个怎么没买几盆君子兰啊?不是涨疯了吗?”
“说实话我确实是想买,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太怪了,真的,特别特别怪,我摸不清里边儿的路数。”
杨寒随后就问出了无数人心里边儿的疑问:
“我二姨她们厂的高级钳工,累死累活的干一年都赚不到一千块钱啊,这么小小的一盆花,凭什么这么贵呢?”
……
许大海要离开的时候,杨寒还送了他一个黑色的收音机,友谊牌的,看上去笨重的很。
但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算是少有的大件儿了。
“三转一响”,农村结婚娶媳妇儿要是整齐了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这四大件儿,就算是相当有面子的了。
其实杨寒对进山打猎也很好奇,但是他在东北待的时间太长了,手里边还有300斤的红参要处理。
所以许大海回家后,他们也连夜回了关里。
之所以停留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和许大海谈谈明年供应红参的事儿。
许大海回到家,王秀秀好奇的迎了上来:
“这是抱过来的啥啊?我要的红糖买回来了吗?”
“哎,我给忘了。”许大海冷不丁的想起来了,出门前王秀秀确实让他买红糖来着。
“就借了两天,借三千还三千三,我够意思的了吧?”
“该说不说的,我没看走眼。”老吴拿起钱来数了数,又抽出200块钱重新推给了许大海。
“300块钱就太多了,多给我100块钱就行,这200块钱你还是重新收回去吧。”
许大海在咔咔咔的磕着松子呢,松子的个头挺大,而且越吃越香。
他也没推辞,直接把200块钱收回了布兜子里,同时笑着调侃道:
“老吴你真是个大傻子,多给你钱都不要,真废!”
“嘿,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把那200块钱再给我拿回来!”老吴笑道。
“刚才给你你不要,现在想要了啊?我还不给了呢。”
瞬间老吴和许大海都大笑了起来。
又扯了几句闲篇儿后,走的时候许大海又从老吴这儿借走了几部小说,出了门就去找杨寒了。
老吴又开旅馆,又开餐馆的,相当有钱,空闲时间也非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