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他才安心呢。
作为乡里最早的万元户,吴根生这个愿望可能已经实现了。
“你家地少啊?行吧,不过咱先说好,你以后要是再逮住野鸡,野兔子啥的,一定要卖给我!”
“没问题,我打到黑瞎子也给你送来。”
“黑瞎子??那玩意儿命老硬了,你先打到再说吧。”
吴根生显然不看好许大海,后者笑了笑也没搭茬儿。
白面和大米都是3毛1分钱一斤,许大海要了5斤白面和5斤大米,分别用两个小袋子装着,量很少。
之所以从吴根生这里买粮食,是因为这里不需要粮票,许大海也没有粮票。
他又去乡里刘屠户那儿买了一斤猪肉,土猪肉,膘儿肥的很,这种猪肉吃着才香呢。
一斤猪肉花了他1块6。
老刘是自己收猪杀猪,与供销社的猪肉相比要贵一毛钱,但是不需要肉票。
在1984年,还是票证的天下呢,肉票,粮票,布票,油票,糖票,烟票,茶叶票,肥皂票……票证的种类可全乎了。
比如去供销社买肉,除了给人家1块5毛钱,还要递给人家一张简陋的小纸条。
小纸条上写着“肉票壹市斤”,字体有的是黑色的,也有的城市是红色的,纸条尺寸略有不同,都是各个城市自己印刷的。
这种小纸条就是“票”。
不过距离1978年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将近6年了,一些省份已经落实了包产到户的政策,票证体系也有所松动了。
想想招儿,没有票也能买到很多东西。
他又买了两斤老式鸡蛋糕,一共8毛4分钱。
给小丫头们买了2毛钱的散装糖块,圆球状的,足够她们乐呵好长时间了。
粼粼粼~
骑着二八大杠回到家,许大海一撩棉布门帘,嚯,好多人啊。
“都在这呐?正好,你们几个小家伙都在,我给你们买了糖。”
许大海关好屋门,瞬间冷风就被挡在外面了。
他刚把糖块拿出来,最小的妹妹小花,二姐的孩子小香,还有他自己的闺女小婷子就全跑了过来。
里屋还有王秀秀,二姐许梅,六妹许娟三个人。
五妹许芳可能是在老妈那院儿帮忙干活儿呢,家里的很多活儿都是她做的。
“四哥。”
14岁的许娟轻轻喊了一句,眼睛转着显的古灵精怪的,这丫头做事喜欢掐尖儿,许大海自然明白她在想什么。
他笑着摸摸她的脑袋:“去吃糖吧,去吧去吧。”
“哎!四哥你真好!”
大富旅馆开业有两年多了,生意一直红火的很。
不少人羡慕嫉妒的很,背后疯传老板“吴根生”关系硬,要不然绝不可能把旅馆开的这么好。
当然。
许大海是知道旅馆老板吴根生的跟脚的,他是刘副乡长的老婆的表哥,关系不算硬,主要还是会做人把各方面都孝敬到位了。
“谁呀?”
一道沙哑的声音传来,右腿有点瘸的吴根生走了出来。
他40来岁,个子中等,但是面容苍老就像是60多岁似的。
吴根生疑惑的看看许大海,他并不认识后者。
“我是许家屯的,这是我逮住的野鸡和飞龙,老板你这儿收不?”
“收啊,来来来咱们先进屋,外边儿是真冷啊。”吴根生眼睛一亮,瞬间热情了几分。
他这里是缺肉食的,并且店里偶尔就会有一些豪客,只要东西好不愁卖不出去。
进了屋。
吴根生还给许大海倒了一杯热水,看似热情,但是谈价格的时候就不爽利了。
“我来称一称啊,嗯,这两只野鸡一共3.6斤。
飞龙不到1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