祘曾与李光宪讨论道:“武灵王之变服骑射,以报中山之怨,尽亦非庸主所及。然弃中国之法,从夷狄之习,遂使先王之制变,而为伊川之被发,一时之功,能敌后人之议欤。公子成所执固正,而卒乃听命,此亦可谓权时以济事者欤。世称三代以上,皆用车战,至武灵王始习骑射,然则武灵王之前,中国无骑射之法欤。”
而李光宪回答:“武灵之废衣裳而刱胡服,废车战而刱骑射,在其时则固可谓能知合变,而其为万世无穷之弊则罪不可恕矣。公子成之持论不根,均之为失,何足道哉。三代之制,皆用车战,则武灵之前,未闻有骑射之制矣。”[
]吴存礼:“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抔。本藉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祖龙霸业车中恨,主父雄心宫里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王悃:“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
]梁启超称赞道:“自黄帝以后,数中国第一雄主,其武灵王哉!其武灵王哉!……吾以为靡赵武灵王,则五胡之祸,竞见于战国之际,未可知也。故武灵王实我族之大功臣也!举朝实行胡服,得地改为骑邑,其所以振厉尚武精神者至矣!卒能大张军国主义,收不世之功,若于中国求斯巴达,则其时之赵当之矣。乃至微服冒险,入秦庭,倏忽而来,倏忽而逝。鸣呼!武灵王其犹龙乎!”[
]内藤湖南:“若论最成功者,当是在秦之前就具有统一天下资格的赵武灵王。在他国国王皆为昏君之际,唯独他堪称贤明,以胡服骑射破胡。……然而不幸的是,他死于家庭内部事件。如果没有这一事件,战国形势也许会为之一变。”[
]翦伯赞:“骑射胡服扞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张舜徽称赞赵武灵王是“有远见、有作为的大政治家”。
赵惠文王赵何(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66年在位),赵武灵王次子。赵何的母亲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想让赵章在赵国的代地称王。却因此引发内乱,在内乱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人物生平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儿子赵何,赵何继位,史称“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赵惠文王继位之初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赵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公子成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
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赵惠文王七年(公元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公元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强大的秦国进攻之下,将葛孽(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欲联赵抗秦。同年,赵国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
赵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89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