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文化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
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
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
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大移民大规模移民是秦始皇维护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0其特点是次数众多,规模巨大,持续时间很长。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记载达十二条之多。
其中一次迁徙达三万户以上的大规模移民至少有五、六次之多。其中在统一六国当年迁徙到咸阳的“天下豪富”就达十二万户之多。
此外还有许多没有见于具体记载的迁移,如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批富豪曾被迁往各地。根据上述记载估算,秦始皇下令迁徙的人口数以百万计,甚至很可能达二三百万人以上。
秦始皇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和目的主要有充实边疆地区、直接控制豪强大族、惩罚反贼和罪人、充实皇帝特别关照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