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60克,核桃仁30克(掰小块),肉桂粉1-2克(或肉桂棒一小段),红糖或冰糖适量(可选),水约1000毫升。
做法:
1. 大米淘洗干净。
2. 锅中加水烧开,放入大米、核桃仁。
3.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约40-50分钟,至粥粘稠。
4. 关火前5分钟,加入肉桂粉搅拌均匀(如果用肉桂棒,在开始煮时就放入,煮好后捞出)。
5. 根据口味可加少量红糖或冰糖调味。
食用:作为早餐或加餐,温热食用。每周3-4次。阴虚火旺、实热证、孕妇慎用肉桂。
三、补气养血食谱:为身体注入温暖动力
此类食谱适合:手脚冰凉同时伴有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容易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的人群。
1. 黄芪当归红枣乌鸡汤(气血双补)
功效: 补气生血,温中健脾。黄芪是着名的“补气之长”,推动气血运行;当归补血活血;红枣补气养血;乌鸡滋阴补血,性平偏温,是补虚佳品。此汤气血双补,且不易上火。
材料: 乌鸡半只(或鸡腿2个),黄芪20克,当归10克,红枣8-10颗(去核),生姜3-4片,料酒适量,盐少许,清水足量。
做法:
1. 乌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捞出洗净。
2. 将焯好的鸡块、黄芪、当归片、红枣、姜片放入砂锅,加足量水。
3. 大火烧开,撇沫,转小火慢炖1.5-2小时。
4. 出锅前加盐调味。
食用:喝汤吃肉,每周1-2次。四季皆宜,经后、产后调理尤佳。感冒、实证慎用。
2. 五红汤(平民补血暖方)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红豆健脾利水消肿;红枣补中益气养血;红衣花生(带红皮)补血止血;枸杞滋补肝肾;红糖温中补血。材料常见,做法简单,温和有效。
材料: 红小豆50克,红枣8-10颗(去核),红皮花生30克,枸杞15克,红糖适量(根据口味),水约1200毫升。
做法:
1. 红小豆、红皮花生提前浸泡2-3小时(或更久,易煮烂)。
2. 红枣洗净去核,枸杞稍冲洗。
3. 将泡好的红小豆、花生、红枣放入锅中,加水。
4. 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约1小时,至豆子软烂开花。
5. 加入枸杞和红糖,再煮10分钟即可。
食用: 温热喝汤吃豆,每周3-4次。可作为甜品或加餐。糖尿病患者注意红糖用量或咨询医生。
3. 黑米桂圆莲子粥(养心安神补血)
功效:滋阴补肾,养血安神,健脾暖胃。黑米被誉为“补血米”、“长寿米”,滋阴补肾,益气强身;桂圆补血养心;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此粥偏温润,补而不燥。
材料:黑米60克,糯米30克(增加粘稠度,可全用黑米),桂圆肉20克,莲子(去芯)20克,红糖或冰糖适量,水约1000毫升。可选:红枣几颗。
做法:
1. 黑米、糯米淘洗干净,可提前浸泡1-2小时(缩短煮制时间)。
2. 莲子、桂圆肉稍冲洗。如果用干莲子需提前浸泡。
3. 所有材料(除红糖)放入锅中,加水。
4. 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1-1.5小时至粥粘稠、米粒软烂。
5. 关火前加入红糖搅拌融化。
食用:作为早餐或晚餐主食,温热食用。每周3-4次。腹胀者莲子去芯,糯米量可减。
四、行气活血食谱:疏通温暖的“运输通道”
此类食谱适合:手脚冰凉且容易发麻,身体某些部位有固定刺痛感,面色晦暗或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