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今岁并州边郡损卒较去年减七成,此即《管子》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之验。
陛下此举实承三重道统,一承周公柔远能迩之政,二秉孔子王者无外之志,三光武帝胡汉一家之业。若拘泥华夷之辨而弃活民安边之实,此乃腐儒误国之论……
一道跟边防有关的经学题,此人引用了多少典籍?
刘辩愣住了,他出的原题目是啥来着?
《春秋》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孔子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朝廷助南匈奴复国,可引何经义以驳资敌之非?
然后这家伙就真的有理有据,从头到尾驳了一遍,论语都被他批评了。
有如此的笔杆子,刘辩非常好奇他的身份。
这个年龄,又对经学如此了解,还对军事有部分认知,莫非是鲁肃?
刘辩打量着他的侧脸,这也不像描述中鲁肃的样子。
再看看。
他的兴趣已经被彻底勾了起来,他要看看对方答的第二策是什么。
第二策是治国策。
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今观天下之势,强藩虽外示恭顺,实藏裂土之祸。然削藩非在速攻,而在待天时,时乎时乎,水师旦夕成军,即大江天堑化为通途。
扬州袁术僭号,实恃长江之险与水师之利。然其境内豪强林立,淮泗诸将各怀异心,此正可效贾谊众建诸侯之策。请表奏淮泗将领为扬州刺史,使与袁术相争。
益州刘焉虽闭险,然近年岁贡不绝,诏璋居洛阳,明诏嘉其忠顺——昔光武待窦融,先纳其子入朝而后得河西,今施此策,则益州可不战而屈。
天王狩于河阳,孔子书此非贬晋文公,实彰尊王攘夷之要。
今陛下可下诏令诸侯共讨袁术,刘焉若不应诏,则失大义名分,若应诏,则其精锐出蜀道之日,正是朝廷遣良吏入成都之时。
交州士燮家族割据,然其弟士壹久居洛阳为仆射。可授士壹伏波将军印,令其随征南大军先导,散谣于交趾。待其相乱时,朝廷收渔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