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他深居简出还不容易惹人注目,可是南安一事过后,民卫军大放异彩之时,各种暗流涌动,已经有人说庄峤有不臣之心,可惜这种论调被京华时报和资政快报集体驳斥下,很快偃旗息鼓。
毕竟庄峤在民间也是声名上佳啊,不但普通民众,就算那些商贾,士子,甚至很多基层官员,可都是把他当成了偶像崇拜的,所以这种恶劣言论自然没有市场。
加上庄峤历来就没有把权力看得过重,甚至多次公开或者私下里都表示,从未有触及皇权之心,加上被先皇指认,太后宠信的大背景下,就算皇家的宗正|府都没有只言片语的不满声音。
回到了宏梁的庄峤,依旧过着往昔一般的生活,如果朝堂上没有太后相召之事,基本连门都懒得出,可惜,越是这般下,兴国公府上就越是人流如织。
隆武朝堂上的聪明人算是看出来了,以后兴国公一门专权的日子,今后可是长得很啊,他现在毕竟还是个二十不到的年轻人啦!
往昔那些不感冒的各级官员,还有权贵,甚至以往并无交接的地方大员,都开始致函问好,或者亲自登门拜访,也有各种托着关系试图跟他联系的,只让萧十一头大不已。
他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最初还怕自己弱了兴国公府的名头,可是一段时间后现,这些访客一个个竟然姿态无比的低矮,甚至有些奴颜屈膝的模样,也让他不禁放开了胆子。
好在兴国公府是宏梁出了名没有规矩的府邸,所以那些人基本都是不以为怪的,他们也不觉得是怠慢自己,只求能见庄峤见一面而已。
这可让庄峤有些烦躁了,这些人为何如此热情巴结,他现在也明白一二,朝廷现在又犯难了!
为啥犯难?答案只有一个,兴国公此次南安之行的成果功劳很大啊,但是对于封赏又不知该如何处理,这可让太后戴韵音朝会上询问了百官几次,结果都是莫衷一是的答案。
庄峤虽未平灭南安,可是护持红玉女王上位后,南安变成藩属国这一条,就让他变相有了灭国之功啊,要知道过去隆武百余年里,可是将南安作为心腹大患存在的,双方大战了无数次,几任帝皇都没有干到的事情,现在却被庄峤彻底解决了。
加上朝贡,减少双方兵事开销,签订从属盟约,开放通商,开放民间流动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下,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这种功劳朝廷都没个说法,就不怕寒了功臣之心麽?
当然,这个时候庄峤就更没法出面了,他出面就有邀功之嫌,反而会降低逼格,兴国公不贪恋权势之说,可不是光说不做啊。
有个胆大的说要给庄峤进封王爵,结果这话一出就被杨光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庄峤现在可是处于封无可封的状态,如果真的进封了王爵,这对他本人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招致天下舆论大哗,即便庄峤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篡逆之心,只怕也会被有心人给带偏一些。
可是有功不赏也是麻烦啊,朝廷没个定论一直拖着也不好,这就让戴韵音也犯了难,她让曹福带来了一封书函,想询问庄峤自己的意思,这可让庄峤也有些翻白眼了。
这他娘的可让他怎么回话?难道说自己要擅权彻底控制朝堂将她这个太后都架空养老麽?
庄峤想了想后,就笑着在纸上写下两个字,交给曹公公拿回去交差。
戴韵音一见这回复可是又气又笑,因为那个无奈家伙也是一般没了主意,只在上面写下了“随便”
二字。
杨光现在成了朝堂上真正的大佬,钟平之离任后,老好人汪国林退居次辅,杨光成了辅,范从新成了三辅,隆武朝廷再度迎来三辅辅政的境况。
这一回庄峤可是给他们出了难题,毕竟三辅也才刚刚继任不久,如果连这个事情都办不好,会让朝野上下质疑的,所以,杨光没奈何下,只得邀集了三辅一起,集体登门拜访了偷懒的兴国公,想将此事彻下定论。
安心语到了宏梁后,彻底变成了脱离笼子的小鸟一般,每天不是外出瞎逛,就是买了无数用不上的各种玩意塞满了自己的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