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试探让孙明远和郑开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吴政宏正在有意识地收紧权力,尤其是对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事项,他倾向于放缓节奏,加强控制,他不需要公开反对,只需运用一把手的影响力,通过省长李国涛或程序性的拖延,就足以让许多事情寸步难行。
一年一度的全省重点项目谋划工作启动,这是关系D省未来几年发展格局的关键,郑开叶作为常务副省长,负责牵头此项工作,他组织力量,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了一份重点项目清单,其中突出了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项目,旨在推动D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然而,这份清单在提交省委省政府联席会议讨论时,遭到了强烈的质疑,质疑主要来自青市市委书记杨富岭和省委秘书长仝玉生。
杨富岭坚持要求将青市传统重化工业的几个扩能升级项目列入重中之重,认为这关系到青市的财政税收和就业稳定。
仝玉生则从全省平衡的角度,提出要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基建投资,质疑郑开叶清单中过于偏向沿海发达地区。
郑开叶据理力争,阐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绿色发展的大趋势,指出传统重化工业扩张面临环境和市场双重约束,而落后地区的基建投资必须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否则效益低下。孙明远也从全省长远发展角度支持郑开叶的方案。
会议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关键时刻,吴政宏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郑开叶和有关部门的前期工作,然后话锋一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稳定也是硬任务”。他指出,D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产业结构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其对民生就业的支撑作用。同时,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他最终拍板,对项目清单进行修改,将杨富岭提出的重化工业项目和仝玉生强调的落后地区基建项目都提升到优先位置,而对郑开叶力主的一些新兴产业和科技项目,则要求“进一步论证”或“分期实施”。
这个结果,无疑是吴政宏利用一把手的拍板权,对郑开叶和孙明远意图的一次有力修正,它清晰地表明,在D省的发展方向上,吴政宏更倾向于平衡和稳健,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不愿意轻易打破现有的产业和区域格局。
会后,郑开叶心情沉重,他意识到,在涉及重大发展战略的问题上,如果无法争取到吴政宏的真心支持,仅靠常委会上的争论,很难改变最终结局,孙明远也面色凝重,他安慰郑开叶:“开叶,不要气馁,这次虽然受挫,但至少把我们的理念摆到了桌面上,引起了讨论。改变需要过程,尤其是观念的转变。”
但吴政宏的“提醒”并未结束,不久,关于省委党校春季主体班次的学员选派,孙明远作为分管副书记,提出要增加来自改革一线、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比例,并拟定了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送到吴政宏那里后,被搁置了数日。
随后,吴政宏的批示下来,对名单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不少来自省直机关、资历较老的干部,而孙明远推荐的几名年轻干部被以“还需要基层锻炼”为由替换了下来。这看似是正常的工作调整,但传递的信号再明显不过:在干部培养这个核心问题上,吴政宏要牢牢掌握主导权。
接连的受挫,让郑开叶和孙明远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吴政宏正在用一种系统性的、不动声色的方式,巩固着他的权威,限制着他们的行动空间,D省的改革进程,似乎又陷入了某种停滞状态。
“明远书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郑开叶忧心忡忡地对孙明远说,“吴书记现在明显是在用拖、压、调的方式,化解我们的努力,很多工作,要么无法启动,要么被改得面目全非。”
孙明远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开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持久战,比的是耐心、智慧和定力,吴政宏同志作为一把手,拥有制度和资源的优势,这是客观现实,正面冲突,我们毫无胜算。”
“那难道我们就只能被动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