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冲突。
郑开叶认真听着,不时微微点头,魏元的叙述条理清晰,能看到问题的复杂性,既不盲目推崇理论,也不完全屈服于现实,这种辩证思考的能力让他更加满意。
“说得很好,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而不是用理论去生搬硬套甚至削足适履。”郑开叶总结道,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对了,你英语水平看来不错,刚才听你诵读很流利,平时还有什么爱好?喜欢运动吗?”
魏元老实回答:“英语还可以,阅读和写作没问题,口语……还需要锻炼,爱好就是看看书,偶尔跑跑步,运动不太擅长。”
“保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很好。”郑开叶站起身,拍了拍魏元的肩膀,“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年轻人既要努力工作,也要注意身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书记您也早点休息!”魏元连忙站起来,恭敬地说。
郑开叶点点头,转身沿着来路慢慢走回大楼,魏元站在原地,看着书记的背影消失在灯光阴影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个夜晚,以这样一种方式,和自己心目中传奇般的学长、如今的顶头上司进行这样一场深入的交谈,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宪政经济学》,感觉这本书似乎都变得更有分量了。
而走回办公室的郑开叶,心中关于秘书人选的模糊轮廓,似乎清晰了不少,这个魏元,年轻,有顶尖的学术背景,有深度思考的习惯,看起来心思纯粹,不卷入现有的办公室政治,英语好,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把好政策法律关也有益处。
虽然宋思远给他的资料里显示魏元目前只是副科,资历尚浅,但这反而可能是个优点——一张白纸,没有复杂的派系纠葛,可塑性强,更容易培养成完全契合自己工作风格的人,级别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关键是人是否合适。
第二天上午九点,书记办公会准时在郑开叶办公室旁边的小会议室召开,市长郭鹏、副书记张伟、秘书长宋思远参加。
会议气氛严肃而务实,郑开叶首先再次强调了省委周书记、吴省长的指示要求,然后听取郭鹏关于市政府当前重点经济工作的情况汇报,听取张伟关于近期党建、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工作的汇报,以及宋思远关于市委机关运转和郑开叶近期调研方案草案的汇报。
郑开叶听得非常认真,偶尔插话询问几个关键细节,问题都直指核心,显示出他昨晚做足了功课,他的态度很明确:充分尊重郭鹏市长领导的市政府工作,支持张伟副书记分管的党务工作,强调党政协调、班子团结的重要性。
“郭市长刚才提到的几个重大项目,特别是那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落地瓶颈,我觉得很有代表性,这不是单一的资金或土地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到审批流程再造、部门协同效率、甚至是我们一些隐性政策壁垒的问题。”郑开叶点道,“张伟书记提到的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一定的‘求稳怕错’心态,这也值得我们警惕,高质量发展需要担当精神,我初步的想法是,接下来我的调研,就带着这些问题去,不看精心准备的‘盆景’,多看‘角落’,多听‘杂音’,先把脉问诊,再对症下药,几位看怎么样?”
郭鹏立刻表示赞同:“书记的思路非常清晰,抓住了要害,市政府一定全力配合您的调研,需要哪个部门、哪个区县汇报,随时让思远秘书长安排。”他脸上笑容热情,心里却暗自凛然,这位年轻书记抓问题的眼光太毒,一来就盯上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显然不满足于听常规汇报。
张伟也点头:“书记重视调研,作风扎实,为我们带了了好头,组织部和宣传部也会跟进,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做好相关宣传配合工作。”
宋思远更是赶紧记录,表示立刻优化调研方案,确保轻车简从,深入一线。
会议结束时,郑开叶看似不经意地对宋思远说:“思远秘书长,调研方案尽快定下来发我,另外,这次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