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
天幕上的一幕,对于嬴政来说,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那所谓的‘良种’,该不会就是这位农家的许子,日积月累的栽培出来的吧?
“这特么的……杂交水稻?”
赢辰则是嘴角一抽,看着天幕画面的场景,心情也是变得更加微妙了。
这么看来,许行日后还成为了古代的杂交水稻之父了?!
而很快,天幕画面飞速的流逝着,许行团队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下。
终于,画面开始定格在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田前,这里的稻穗比起旁边不远处的田地的稻穗更加长、更密。
谷粒更加饱满,甚至将稻秆都压弯了腰。
随着画面流转,昭武帝时期的大秦宫殿。
“陛下,大喜啊,农学司许子所育之‘常丰禾’,据关中、河东巴蜀等郡县汇报,亩产较之旧种,平均高出五成有余!”
治粟内史萧何拿着各地上报过来的文书,激动的来到了昭武帝面前汇报,“水肥得力之处,甚至可达一倍,且此禾耐旱耐涝,茎秆强韧,不易倒伏,此乃天赐之神禾啊。”
朝堂上,面对着曾经对于农家的非议和质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各地上报的文书,是最好的数据证明。
而现实当中,咸阳宫大殿。
原本内心对于农家还有所轻视的官员,盯着天幕画面上对比鲜明的稻田,脸上只剩下了震撼和羞愧。
御座上,嬴政站直了身子,死死盯着天幕上那金浪翻滚的‘常丰禾’,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身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没有谁比起他更加清楚,粮食的重要性了。
他情不自禁的伸出了手,仿佛要将那高产的稻种拿到手。
“亩产倍增……五成乃至一倍,此乃固过本、安天下之神物啊!”
若是能够有此物,大秦何愁粮秣不济?又何惧灾年动荡?!
就在他心中惊叹的时候,小紫苑的声音再次响起。
“‘常丰禾’的栽培成功,自然可喜可贺,然昭武帝的英明之处,更在于他构建了一套可以让‘千里马’尽情驰骋,将成功惠及天下的制度体系。”
话落,天幕画面随之展开,展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农业革新体系。
偌大的帝国各处疆域,帝国主要的农业郡县,设立直属中央农学司的‘官种田’,负责‘常丰禾’等良种的提纯、复壮和扩繁。
对此,为了确保源纯正、复壮和扩繁,防止劣化,还专门制定的律法规定。
严格了良种推广、兑换的流程,严厉打击以次充好。
“环环相扣,此‘良种’的培育,怕是要日复一日的研究判断,才能成功‘培育’而出。”
嬴政也在思考,自己对于‘农家’这样的学派,过往是不是不太重视。
不然的话,如今的大秦帝国,说不定就能够提前用上如同‘常丰禾’这般的良种了。
以国家力量,集中研究栽培良种,这还是头一次。
天幕画面继续,画面很快切换到新的场景。
由许行主持,格物院农学司汇聚天下农书精华,结合了自身研究成果,编纂了一本划时代的农业巨著。
其中,详细记录了‘常丰禾’的栽培要点、土壤辨别、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等,并配有新式农具如‘曲辕犁’的制造图样。
此书成书不久,就被昭武帝下令大量抄,分发各郡县,成为了地方劝农官的指导手册。
此书,后世亦称之为《昭武农书》。
“《昭武农书》是诸夏有史以来,第一本官方编纂,而且系统性整理出的农业百科全书。”
“此图书在造纸术的推广下,成为大秦上下官吏的学习资料。”
“以至于昭武时代,上至丞相下至普通官吏,都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