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意味着,他在朝中,必然也会遭到阻力!
【不过,作为心善之人,面对不肯合作的清官,你倒也不至于这么狠毒。】
【而且,出了官员死亡的事,隐患就会变多,风险也会变大。】
【不如指使手下更员把勘察官员带到灾情最严重、交通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再不停制造意外拖延时间。】
【这样,勘察官员不可能走遍所有受灾地区,而你同时以灾情紧急,不能久托为由,逼他快速做出结论。】
【如此一来,那些他来不及去的地方,只能听信你手下吏员、乡保捏造的数据。】
历朝历代不少地方贪官眼前一亮。
这法子不错。
比被人勘察出真相后,直接动手杀人更安全,不会引人注意。
【就这样,谎报灾情得以实现,朝廷的赈济钱粮终于发下来了。】
【发赈,是救灾时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一环。】
【你之前苦心积虑的捏造谎言,就是为了此刻的侵贪。】
【你把官粮换成粗米,以次充好,将两者的差价收入囊中。】
【就这,你还得夸自己算是有良心的。】
【因为你知道,有人比你更心黑。】
看到这里。
历朝历代许多有过实际经历的古人点头赞同。
如果仅仅只是以次充好,这简直就是良心官员。
而不少皇帝则怒不可遏。
这种挖他们墙角的事情,已经让很多皇帝不能忍受了。
但天幕竟然说,这还算是有良心的?
大明位面。
朱元璋黑着脸,憋了片刻,恨声道:
“朕倒要看看,那些心黑的贪官,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老朱眼中,千刀万剐,剥皮实草,才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乾隆38年,官吏克扣赈灾米粮,先是用米煮粥,逐渐插入白泥滥竽充数。】【再然后,就是以树皮下锅,受灾百姓最终在痛苦中死去,真不是人啊。】弹幕飞出:
“如此草营人命的事情,能干得出来的真不是人啊!莫非又是和坤干的?”“回复···不是吧,和坤只是往赈灾的粥里掺沙子吧,没这么离谱。”
大清乾隆位面。
和坤看着弹幕的说法,顿时懵了。往赈灾的粥里掺沙子??
这事,他是真没干过啊!
来钱又少,事情又多,还容易泄露出去给人抓住把柄。
他往哪个地方下手,也不会往这下手啊!
开玩笑,贪官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好不好!
什么钱都贪,那就不是贪官,是傻子!还是活腻歪了的那种!后世之人怎么会认为他干过这事的?
弹幕还在继续:
“回复···你这是看电视剧看的吧,历史上和坤其实没干这事,真正干这事的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嘶!范仲淹?怎么可能?,居然是这位名相想出来的办法?”
“好家伙,把一个大清官干的事,放在了一个大奸臣身上,真有意思。”
“没办法,他当时赈灾,一开始就有家有余粮的人去冒充灾民领粥喝,用这个办法可以选出真正快饿死的灾民。”
“回复——饿到已经活不下的人,是不会在乎粥里掺一些沙子的,在乎的人,就证明还没饿到那个份上。”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起初看到这粥里掺沙的赈灾之法,心情是恼怒的。
但随后看到弹幕的缘由解释,则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索其中的道理。
灾害一起,民不聊生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是保证真正快饿死的灾民能吃上饭。粮食有限,如果大量本身有粮的人冒充灾民去领粥,那么赈灾粮也会很快被吃完。而且灾荒时候,人手本来就不足,不可能去一核实。
只能是人来,就发粥。
最后,粮食快速吃完,吃亏受罪的,还是那些确没饭吃的灾民。
而一旦这些灾民走投无路,那紧接而来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