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套着一件明显不合身、有些磨损的旧战术背心,脸上沾染着灰尘和些许汗渍,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冷净,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她手中拿着一个改装过的、外观粗糙但指示灯正在规律闪烁的便携式仪器,那微弱的低频声响正源自于此。她的年纪看起来与宋墨涵相仿,身上带着一种长期浸淫实验室的学者特有的书卷气,却又混合着在绝境中艰难求生所磨砺出的坚韧与警惕。
她的出现太过突兀,方式也过于诡异,所有人都愣住了,枪口下意识地转向了这个新出现的目标。
顾锦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的枪口并未放下,但略微压低,避免直接挑衅,沉声问道,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你是谁?说明你的身份和意图。”他的身体依旧保持着临战姿态,左臂稳定地持枪,右肩的伤痛似乎被暂时遗忘。
那女人似乎对指向她的枪口并不意外,她先是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安全,然后才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目光扫过全副武装、充满警惕的队员们,最后落在明显是领导者的顾锦城和站在他身侧、身上带有明显医疗标识的宋墨涵身上。
“我叫苏婉,”她平静地回答,同时再次晃了晃手中的仪器,示意其作用,“前‘创世纪’基地,生态适应性与异常生物行为研究小组,初级研究员。当然,”她嘴角扯出一丝苦涩的弧度,“那是灾难发生前的事了,那个身份现在毫无意义。”她顿了顿,看向顾锦城,眼神锐利如手术刀,“你们当中有人受伤了?血腥味,即使很淡,在下面某些通风良好的管道里也能传得很远,能引来不少麻烦的‘东西’。”她的目光精准地落在了顾锦城刻意保持不动但依旧能看出不自然的右肩绷带轮廓上,然后又看向宋墨涵,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了然,“医生?你们的队伍配置……很标准,是标准的救援或特种作战小队模式。”
宋墨涵心中一动。这个突然出现的苏婉,不仅身份特殊(与前“创世纪”基地相关的研究员),似乎对这里复杂的环境结构和生物习性非常了解,而且观察力极其敏锐,心理素质也远超常人。她身上那件污损的研究服,虽然破旧,但款式与陈启明正在研究的数据日志中提到的一些核心研究人员描述有相似之处。她提到的“清道夫”……
“你说‘为了林博士’?”顾锦城捕捉到了她最初话语中最关键的信息,他没有放松警惕,但开始了谨慎的信息交换,“你知道林念笙博士?她现在情况如何?”
苏婉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像是深切的怀念,又混合着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林博士是我在生态适应性项目上的主要导师之一。灾难爆发时,我们小组正在第三层的外围试验区进行封闭式数据采集。后来……通讯中断,能源波动,一切都乱了。”她的声音低沉下去,似乎不愿回忆那恐怖的时刻,“我侥幸和少数几人存活下来,靠着对这部分区域结构和一些低威胁生物习性的了解,东躲西藏……直到只剩我一个人。”她看了一眼手中的仪器,语气带着某种对过往智慧的追忆,“这个简陋的东西,就是根据林博士早期关于信息素干扰和特定声波频率驱离非智慧变异体的理论模型,结合找到的废弃零件改装的,对付那些主要依靠本能和简单生物信号行动的‘清道夫’还算有效。它们算是这里数量最多、但威胁相对较低的‘清洁工’。”
她口中的“清道夫”,似乎就是指刚才那些被驱散的、发出粘稠声音的未知生物。
“你知道林博士在哪里?b-7生命线站具体怎么走?”陈启明忍不住从数据终端后抬起头,急切地问道,眼中充满了对关键信息的渴望。
苏婉看向陈启明,又看了看他手中紧握的数据日志和地面上那些刻画的符号,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你们找到了基地的部分内部日志?看来,当初的紧急信息备份并没有被完全销毁或覆盖。”她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沉重,“我知道林博士最后的计划是前往b-7站。那里是深层几个备用生命维持与独立生态循环节点的核心之一,理论上具备更强的物理防护和长期独立运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