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的强制深度睡眠如同一次高效的系统重置。宋墨涵在休息室的单人床上醒来时,虽然肌肉依旧残留着过度劳累后的酸软,但脑海中那种因极度疲惫而产生的混沌与刺痛感已消散大半。δ波睡眠的效果显着,她的思维恢复了往日的清晰与敏捷。她轻轻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脑海中却不自觉地闪过陈逸飞那双因狂热而显得异常明亮的眼睛,以及顾锦城离开时那道沉稳如山却暗含担忧的背影。这两幅画面交织,让她在获得休息的同时,心底也沉淀下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
她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返回医疗区核心控制室。苏宛见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快步迎上来:“宋博士,你醒了?感觉怎么样?期间一切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另外,指挥官之前下令,增派了双倍守卫,并将医疗区的安全等级提升至了‘琥珀级’。”
“琥珀级?”宋墨涵微微蹙眉,这通常是应对内部潜在威胁或信息泄露风险时的等级,“指挥官有说明原因吗?”
苏宛摇摇头:“没有,只是命令严格执行。”
宋墨涵点点头,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主控台,发现陈逸飞的位置空着,只有他的终端屏幕还亮着,显示着数据正在加密传输的标识——他显然是在严格执行顾锦城一小时内提交报告的命令。一种微妙的直觉让她感到,顾锦城的这番安排,恐怕不仅仅是针对外部,也隐隐指向了内部可能存在的、对数据过于“热心”的同僚。
就在这时,她的个人战术平板接收到一条加密信息,发信人标识正是顾锦城。内容言简意赅:“报告已阅。能量衰减模式与‘探路者七号’遗迹关联性存疑,需更多实证。另,三小时后,‘利刃’小队将在B-7模拟训练区进行高危环境适应性训练,医疗官需全程监护。顾锦城。”
没有多余的关心,只有清晰的指令和必要的信息共享。这就是顾锦城的风格。但宋墨涵却从这冷硬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他亲自审核了陈逸飞那份本可由参谋部处理的初步报告,并且,他安排她参与“利刃”小队的训练监护。“利刃”是他的直属精锐,这种高强度高风险训练通常由资深的战地医官负责,此刻指派她,既是信任她能力的体现,也像是在用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让她暂时离开医疗区高度紧张且可能存在微妙人际压力的环境,转换节奏,同时……或许也是在无形中减少她与陈逸飞因数据解读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分歧或接触。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冰山,绝大部分体积都隐藏在海面之下,只偶尔露出一角,让她窥见其下涌动的、关乎全局也关乎她个人的暗流。
三小时后,B-7模拟训练区。
这里可以模拟从极地冰原到熔岩地穴的各种极端环境。今天启动的是“高重力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战术协同”科目。模拟场内重力是标准值的1.8倍,无形的力场压迫着每一个进入者,连呼吸都需要额外用力,仿佛有无形的沙袋压在胸口和四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臭氧味道,随机爆发的电磁脉冲如同无形的风暴,干扰着所有无线设备和精密仪器,通讯频道里不时传来刺耳的杂音和断断续续的指令。
顾锦城一身黑色作训服,站在观察室内,身姿笔挺如松,通过强化玻璃凝视着场内。他并未亲自下场指挥,而是将指挥权下放给副队长,自己则如同定海神针,掌控全局,冷峻的目光扫过每一个队员的表现和数据反馈。
宋墨涵穿着轻便的医用防护服,坐在观察室侧方的医疗监控台前,面前是数面光屏,实时显示着场内每一名队员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神经应激水平等关键生命体征数据。她的目光专注,纤细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点,放大异常波形,不时记录下因环境压力和体能极限而产生的短暂波动。
训练强度极大。队员们在高重力和持续电磁干扰下进行战术推进、交叉火力掩护和模拟伤员救援,每一个动作都比平时迟缓、费力,汗水浸透了作训服,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紧绷的肌肉线条。粗重的喘息声、装备摩擦声,混杂在通讯杂音中,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艰辛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