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医疗基地特护病房
模拟舱的合金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将舱内残余的硝烟、能量过载的焦糊味以及那惊心动魄的灵魂层面的激荡彻底隔绝。宋墨涵几乎是用半边身体承托着顾锦城的大部分重量,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坚定。他的倚靠并非全然脱力,更像是一种精神激荡至极限后的虚脱,一种在风暴过后,将最脆弱、最真实的一面全然交付给唯一信任之人的依赖。
观察室内的人员陆续走出,神色各异,震惊、担忧、探究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林浩然和苏婉立刻快步上前想要帮忙搀扶,却被顾锦城一个轻微却坚决的手势阻止。他摇了摇头,额际的汗水顺着坚毅的鬓角滑落,浸湿了衣领,声音虽低哑却异常清晰:“我没事。墨涵在就好。”
这一刻,他不需要战友程式化的扶持,只需要他的“锚点”,那个能将他从意识深渊拉回现实的光。
宋墨涵感受到他手臂传来的、刻意控制却依旧沉重的力道,心中那片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浸满了温水的海绵填满,酸软得不成样子。这个向来顶天立地、仿佛能扛起一切的男人,在经历了一场灵魂层面的淬火与锻造后,向她展露的这份毫无保留的依赖,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更撼动人心。她调整了一下姿势,更加稳固地支撑住他,抬头对面露忧色的林浩然和苏婉露出一个安抚的、带着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笑容:“交给我吧,他现在需要绝对的安静。”
秦薇站在稍远处的阴影里,手中紧紧攥着刚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数据图谱,纸张边缘微微卷曲。她的目光复杂地追随着那两人相携离去的背影,那相互依偎、彼此支撑的身影,在廊道冰冷惨白的灯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竟有种超越了所有言语描述的和谐与内在的力量感,让她这个习惯于数据解构一切的研究者,心头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
高战司令不知何时如同山岳般悄然出现在她身侧,威严的目光同样落在那对年轻人的背影上,直到他们拐过廊角,才沉声开口,言简意赅:“秦博士,报告。”
秦薇猛地回神,迅速将手中的数据图谱递上,语气竭力保持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冷静客观,却难掩其下暗涌的惊涛:“司令,初步数据显示,这次强化的‘定向情感淬炼’方案,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X印记与顾队长意识海的同步率,不仅突破了之前的瓶颈,更是在最后阶段稳定在90%的新高位平台,能量结构的整合度提升了惊人的35%。并且……”她顿了顿,指尖点向图谱上一段异常活跃且规律的波纹,“您看这里,出现了之前所有实验记录中从未有过的‘价值共鸣’波纹。这表示,X印记不再仅仅是被动记录和模仿顾队长的情感与行为模式,它似乎……开始在尝试‘理解’,甚至……出现了初步‘认同’顾队长核心信念中部分内容的迹象,尤其是关于‘守护’与‘牺牲’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高战浓密的眉毛微挑,快速而专注地浏览着图谱上那些对于外行如同天书般的曲线和峰值参数,最终锐利的目光落在报告最后那句用加粗字体标注的结论上:“潜在脆性评估?”
“是的,”秦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烁着分析的光芒,也带着一丝隐忧,“强行淬炼带来的稳定,是结构性的、定向加固的,类似于百炼精钢。但这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失去了部分作为生物意识应有的弹性和可塑性。在面对某些极端复杂、或者与它已‘认同’信念完全相悖的情境时,这种过度‘坚硬’是否会转化为‘脆性’,导致不可预料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应激反应,还需要大量后续观察来验证。而且……”
她的声音下意识地压低了些许,仿佛在陈述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秘密:“X印记学习和内化‘牺牲’这一概念的速度与深度,完全超出了我们所有预设模型的预测边界。这固然是好事,表明融合度极高,但也可能蕴含着我们尚未认知的风险。毕竟,‘牺牲’的边界在哪里?由谁来定义其价值和尺度?印记本身,是否会基于其独特的、非人的逻辑体系,发展出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极
